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攜康長榮  > 新聞資訊

德國INI研究所神經外科案例:5歲小患者腦幹惡性室管膜瘤切除術

發佈時間: 2017-01-12 10:45:42   |  來源: 攜康長榮   |  責任編輯: 郭江

 

  腦幹腫瘤是指起源於中腦、橋腦、延髓的腫瘤,因腦幹的結構和功能複雜,過去腦幹腫瘤一直被視為手術禁區,長期以來,放射治療的方法被認為是治療腦幹腫瘤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迅速發展,使腦幹腫瘤手術效果明顯改善。

  

  室管膜瘤來源於腦室與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腦內白質室管膜細胞巢中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手術全切腫瘤是室管膜瘤的首選治療方案,一個潛在的重要預後因素是手術切除程度,近全切除組存活率有顯著的提高。

  其中,間變性室管膜瘤預後較差,復發率高,約68%,並易沿腦脊液播散。手術仍是治療間變性室管膜瘤的主要措施,術後放療是必需的,放療宜早,劑量應較大,55-60Gy。

  

  一名5歲小男孩被診斷為間變型室管膜瘤後,先後接受了神經外科手術與局部放射治療,但不幸的是病情繼續發展,並且這個高度惡性的腫瘤已經浸潤到腦幹右側很深的部位(德國漢諾威INI手術記錄)。

  小患者的父親尋求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德國漢諾威INI)的診療,巴特朗斐(Bertalanffy)教授會診後認為:腫瘤快速的生長並存在明顯的顯微外科手術指徵,希望可以配合第二次放射治療,不過首先要儘快移除腦幹腫瘤。

  以下病例由漢諾威INI研究所醫生總結並提供:

  1、患者基本資訊: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10年2月18日

  德國INI手術時間:2016年5月12日(第二次腫瘤切除術)

  2、臨床診斷:

  1、腦幹間變型室管膜瘤 WHOIII級。

  2、腦幹腫瘤術後復發(2015年2月在國內進行第一次手術),術後於2015年4月前往美國進行質子治療。

  3、病理診斷:

  間變型室管膜瘤WHOIII級

  位置:腦幹

  4、病史:

  2015年初出現嘔吐、步態異常和吞咽困難以及向左側眼球震顫症狀,查MR診斷,第四腦室底部佔位性病變,考慮室管膜瘤可能性大。2015年2月患者在國內進行第一次手術:“後顱窩正中開顱,腦幹腫瘤切除術”,病理診斷為“間變型室管膜瘤”WHOIII級。隨後進行了局部放療(于2015年4月前往美國接受質子)。

  但病情繼續進展,至2016年4月患者已出現明顯吞咽功能障礙。復查MR,見腫瘤明顯壓迫腦幹。

  5、體徵:

  神志清楚,對答欠切題。左眼震顫,吞咽困難,咽反射明顯減退。肢體感覺正常,肌力及腱反射正常。

  6、INI手術過程:

  巴特朗斐教授主刀,行“再次枕下正中骨性環踞術以及顯微外科手術”完全移除這個腫瘤。

  術中磁共振手術室,麻醉後患者俯臥位,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下,枕下後正中入路(通過切開第一次術後的中長延伸癒合良好的疤痕組織),術中可見,這個高度惡性腫瘤浸潤到腦幹右側很深部位。最終將肉眼可見的腦幹(延髓段)腫瘤完全切除。

  術中並發癥:無

  7、術後情況:

  術後在兒童ICU(重症監護室)觀察5天,術後第一天患者清醒,咽反射差,肢體功能正常。術後第一天拔除氣管插管後,患者因聲門水腫,再次插管,至術後第三天再拔除氣管插管。患者咽部肌肉功能差,緩慢出現吸入性肺炎,術後17天因低氧血症,再次插管,並行氣管切開。肺炎治愈,出院。

  一般並發癥:無

  8、術前與術中影像:

  術前(2016.05.12)MRI:腦幹延髓段巨大腫瘤,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囊實性。腦幹受壓嚴重,腦幹菲薄。

  

  

  

  康復隨訪 :Xkmed為患者提供國際醫療會診和出國就醫服務,其中包括一年的無償康復隨訪服務,旨在患者病情觀察期最為重要的治療後一年內幫助其與國外治療醫生提供無障礙的國際隨訪,效果明顯,鮮有病情復發患者。

  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Hannover):

  

  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Hannover)位於德國中部的漢諾威,設有重點科室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放射學,以及耳鼻喉科,骨科和內科等科室,主要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該醫院設有100張床位,16張ICU病床,7個手術室,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器,3特斯拉MRI掃描器,1台電腦斷層攝影,2台超現代造影單位。

  

  巴特朗斐(Bertalanffy)教授,神經外科教授、德國漢諾威-INI(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外科血管中心主任。發表過150多篇論文,參與了50多本書籍或部分章節及醫學文獻的編寫,為顱底外科和腦脊髓血管病變的顯微外科的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巴特朗斐教授已為多位國內病情複雜的神經外科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