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風險不亞於小手術
發佈時間: 2016-12-21 10:49:45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郭江
輸液風險不亞於小手術
上海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 石浩強
輸液是糾正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的重要手段,具有藥效迅速、適於急救等特點。但過度輸液的現象目前仍屢見不鮮。
事實上,輸液是直接將藥物輸入靜脈而進入人體血液,短時間內即可分佈全身,其所面臨的風險遠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給藥方式來的厲害,堪比一次小手術,這絕非危言聳聽。早在《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中就顯示,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屬於靜脈注射案例的佔73.4%,而且這一數據還在逐年上升。
藥品給藥途徑有很多種,目前口服、肌注和靜脈輸液是最為常見的。讓我們來看一下三種給藥方式的區別。
口服用藥 方便,要求製劑簡單,病人痛苦較少,是一種最常用的給藥方法。但大部分藥物起效較慢,不適用於危重病人。口服後一旦有不良反應發生,可以通過洗胃等措施來阻止藥物的吸收。
肌肉注射 吸收好,但除了局部疼痛以外,還可能會導致臀部結塊,出現“青蛙腿”等現象,因此現在肌注用藥的方式幾乎退居“二線”。
靜脈輸液 由於輸入的藥物無需任何屏障就可以直接進入人體血液迴圈,並分佈到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因此輸液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優點是起效快,靜脈給藥可經血液迴圈迅速到達全身,在搶救病人時可以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不能經口服的病人(如昏迷、麻醉的病人),適宜靜脈給藥。缺點是靜脈給藥會造成一定的創傷及並發癥,同時由於是侵入性操作,還能增加病人發生感染的機會;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無法及時清除已經進入血管、體內的藥物。
在上述三種治療方式中,口服藥物的不良反應相對較輕,雖然起效慢但最為安全,藥物殘留清除迅速。而輸液的起效雖然較快,但不良反應多且無法及時清除殘留的藥物,臨床上由於輸液反應引起抽搐甚至導致死亡的案例頗為多見。我們來了解一下常見的輸液可能帶來的風險。
1.輸液可能發生滲漏性損傷。若藥物外滲于血管周圍組織,輕則引起局部腫脹、疼痛,重則引起組織壞死。
2.熱原反應和過敏反應。這是輸液反應中最常見的,可出現高熱、寒戰、紅疹、瘙癢、腫脹等症狀,嚴重者還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3.感染。輸液可能讓病原體如病毒、細菌進入人體引發炎性反應,病原體還可能隨血液迴圈直接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威脅生命。
4.靜脈炎。長時間輸液可引起局部靜脈炎,導致局部組織紅、腫、熱、痛,甚至伴有機體的畏寒、發熱等。
5.增加心臟負擔。心功能較差者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心臟的負擔驟然加重,有發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