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來稿照登

養生先養腳 

發佈時間: 2016-12-05 17:10:2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文正吉 李集保)俗話説,“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養腳永不老”。天氣越來越冷,足療不僅可以祛寒暖身,還有扶正祛邪的保健功效,對於某些疾病的治療也卓有成效。中醫的足療主要分為足浴、足底按摩和刮痧三部分,只要合理運用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輕鬆養生。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中醫學認為,雙足為人體精氣之根,足的外形、肌肉的強弱、關節的柔韌性等,均反映人體氣血運作情況。根據中醫經絡學,足部分佈著很多治病養生的重要穴位,通過足浴的溫熱作用刺激這些穴位,能夠促進人體血液流通、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脈、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清外治法祖師在《理論駢文》中寫道:“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用之藥即內用之藥”。可見,足浴時加些中藥材,可以使藥效通過肌膚的滲透作用進入血脈,隨著血液運作,引藥到達病灶之處,便捷、安全、有效地調理疾病。下面介紹兩個針對不同疾病的常用足浴方。

  1.祛濕止癢足浴方。取苦參、虎杖、地膚子、黃柏、蒼術、茯苓各10克,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晾至45℃左右時泡腳。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適用於濕熱內蘊、皮膚瘙癢者。

  2.活血祛瘀足浴方。取雞血藤30克,青風藤3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炮附子10克,川芎10克,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晾至45℃左右時泡腳。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肌膚麻木不仁、局部皮膚乾燥、肢體疼痛、頭暈氣短等症。

  泡腳時最好用較深、底部足夠大的木桶或搪瓷盆,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水浸泡到小腿,水溫保持在40~50℃,每次泡腳30分鐘左右。足浴後應立即擦乾,穿上暖和的衣服,防止受涼感冒。

  泡腳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如嚴重出血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潰瘍或炎症的人不宜泡腳。另外,太飽或太餓時泡腳容易頭暈;飯後半小時內也不宜泡腳,以免影響消化;嚴重心臟病、低血壓者泡腳需當心暈厥;糖尿病患者要防止燙傷;老年人足浴不宜過久,臨睡前泡腳20分鐘即可,時間太久易引發心慌、出汗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