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來稿照登

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

發佈時間: 2016-11-28 11:43:5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代淑芳 李集保 文正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明確了今後15年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

    《綱要》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健康基礎。

    這一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會對我國公眾的健康産生怎樣影響?對環境健康提出了哪些要求?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國家發展本質上是人民的發展,而人民的發展首先是健康的發展。全國衛生與健康工作大會明確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出,當前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維護人民健康面臨一系列挑戰。對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決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人的行為方式和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以疾病治療為中心”難以解決人的健康問題,也不可持續。因此,《綱要》確立了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和大衛生觀,提出將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統籌應對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健康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醫療衛生,還牽涉到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沒有疾病,還要生活得健康、幸福。

    那麼,到底什麼是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方面的完滿狀態。

    對於健康中國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認為應從多方面考量。

他表示,健康中國的目標,首先就是一些標誌國民健康的指標應該有顯著提高,如傳統的國民健康指標,包括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以及健康期望壽命等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走在世界前列。其次,整體上,國民的健康素質有大幅提高,因慢性病造成的早死應該有大幅下降,兒童和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等也要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人群總體上處於健康狀態,大部分人不受重大疾病的困擾。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民有較高的幸福感,社會和諧。人民生活環境指標,如空氣品質等,要有明顯改善。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完成五大戰略任務

    《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緊緊圍繞健康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和心理等生物學因素、自然與社會環境因素、醫療衛生服務因素、生活與行為方式因素)確定主要任務,包括健康生活與行為、健康服務與保障、健康生産與生活環境等方面。

    同時,圍繞人體健康,按照從內部到外部、從主體到環境的順序,依次針對個人生活與行為方式、醫療衛生服務與保障、生産與生活環境等健康影響因素,提出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等5個方面的戰略任務。

當前,我國處於工業化高峰期,工業污染排放嚴重,環境污染威脅人口健康問題凸顯;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流動人群大幅增加,健康管理面臨巨大挑戰;處於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階段,201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2億人。

    此外,由於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不良生活習慣、疾病譜變化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健康風險因素不斷增加,新的健康影響因素不斷出現,改善健康水準面臨更加複雜的挑戰,問題解決起來更為棘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表示,我國目前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現井噴態勢。我國成年人中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每4個中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有不少人帶病生存、生活品質不高。

    劉遠立表示,《綱要》從健康生活入手,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對疾病挑戰最直接、最積極主動的應對。

加強治理,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關係人類健康的根本,保持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對健康十分重要。

    近年來,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這種健康風險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化解,我國面臨著環境與健康問題的重大挑戰。改善環境品質,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綱要》將環境與健康置於重要位置,在指導思想、戰略主題和戰略目標中明確提出,加強環境治理,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態和社會環境危險因素,到2030年有利於健康的生産生活環境基本形成等,並將環境指標納入健康中國建設主要指標中,提出具體要求。

    不僅如此,《綱要》八大篇章中“建設健康環境”是其中重要一篇,明確提出加強影響健康的環境問題治理,包括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等,切實解決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此外,《綱要》還要求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遏制塵肺病和職業中毒高發勢頭等,最大程度減輕外界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饒克勤指出,當前我國面臨經濟轉型與多重疾病負擔、人口老年化和結構變化、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環境衛生有待改善等多種矛盾和問題,要求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綠色發展與健康環境互動的戰略。

    他認為,應該把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有機統一,動員全社會共同營造健康環境,從城市規劃、建設到管理等各方面,都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保障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

    專家表示,維護人民健康是重大的民心工程。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創造出健康中國的新模式,為人類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用健康中國托起中國夢。

相關連結

世衛組織提出衡量健康的10項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適應環境,應變能力強;

5.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體重適當,體態勻稱;

7.眼睛明亮,不發炎,反應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