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文化

用健康中國托起中國夢

發佈時間: 2016-11-28 11:41:14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李集保  文正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明確了今後15年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綱要》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健康基礎。

    如何將健康中國夢照進現實?《綱要》展示的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會對我國公眾的健康産生哪些深遠影響?對環境健康提出了哪些深度要求?

優先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國家發展本質上是人民的發展,而人民的發展首先是健康的發展。全國衛生與健康工作大會明確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出,當前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維護人民健康面臨一系列挑戰。對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決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人的行為方式和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以疾病治療為中心難以解決人的健康問題,也不可持續。因此,《綱要》確立了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和大衛生觀,提出將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統籌應對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健康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醫療衛生,還牽涉到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沒有疾病,還要生活得健康、幸福。

    那麼,到底什麼是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方面的完滿狀態。

    對於健康中國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認為應從多方面考量。

他表示,健康中國的目標,首先就是一些標誌國民健康的指標應該有顯著提高,如傳統的國民健康指標,包括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以及健康期望壽命等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走在世界前列。其次,整體上,國民的健康素質有大幅提高,因慢性病造成的早死應該有大幅下降,兒童和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等也要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人群總體上處於健康狀態,大部分人不受重大疾病的困擾。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民有較高的幸福感,社會和諧。人民生活環境指標,如空氣品質等,要有明顯改善。

五大戰略任務載起健康中國

    《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緊緊圍繞健康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和心理等生物學因素、自然與社會環境因素、醫療衛生服務因素、生活與行為方式因素)確定主要任務,包括健康生活與行為、健康服務與保障、健康生産與生活環境等方面。

    同時,圍繞人體健康,按照從內部到外部、從主體到環境的順序,依次針對個人生活與行為方式、醫療衛生服務與保障、生産與生活環境等健康影響因素,提出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等5個方面的戰略任務。

當前,我國處於工業化高峰期,工業污染排放嚴重,環境污染威脅人口健康問題凸顯;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流動人群大幅增加,健康管理面臨巨大挑戰;處於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階段,201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2億人。

    此外,由於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不良生活習慣、疾病譜變化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健康風險因素不斷增加,新的健康影響因素不斷出現,改善健康水準面臨更加複雜的挑戰,問題解決起來更為棘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表示,我國目前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現井噴態勢。我國成年人中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每4個中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有不少人帶病生存、生活品質不高。

    劉遠立表示,《綱要》從健康生活入手,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對疾病挑戰最直接、最積極主動的應對。

加強治理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關係人類健康的根本,保持環境與人類的和諧對健康十分重要。

    近年來,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這種健康風險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化解,我國面臨著環境與健康問題的重大挑戰。改善環境品質,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其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綱要》將環境與健康置於重要位置,在指導思想、戰略主題和戰略目標中明確提出,加強環境治理,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態和社會環境危險因素,到2030年有利於健康的生産生活環境基本形成等,並將環境指標納入健康中國建設主要指標中,提出具體要求。

不僅如此,《綱要》八大篇章中建設健康環境是其中重要一篇,明確提出加強影響健康的環境問題治理,包括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等,切實解決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此外,《綱要》還要求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推進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安全生産和職業健康,遏制塵肺病和職業中毒高發勢頭等,最大程度減輕外界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饒克勤指出,當前我國面臨經濟轉型與多重疾病負擔、人口老年化和結構變化、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環境衛生有待改善等多種矛盾和問題,要求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綠色發展與健康環境互動的戰略。

    他認為,應該把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有機統一,動員全社會共同營造健康環境,從城市規劃、建設到管理等各方面,都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保障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

    專家表示,維護人民健康是重大的民心工程。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創造出健康中國的新模式,為人類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用健康中國托起中國夢。

相關連結

世衛組織提出衡量健康的10項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適應環境,應變能力強;

5.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體重適當,體態勻稱;

7.眼睛明亮,不發炎,反應敏捷;

8.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骨骼健康,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輕鬆。

健康科普  環境污染對健康有怎樣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環境中的物質與人體健康保持動態平衡,使人類得以正常生長、發育。一旦污染物質破壞了這一平衡,不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慢性危害,而且還會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遠期危害,這些危害具有影響範圍大、作用時間長等特點,而且情況很複雜。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特徵

    相對於其他因素帶來的健康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有著不同的特徵。

    首先是影響範圍大。環境具有共用性,污染事故一旦發生,其影響的往往是共用這一環境區域內的人群,少則幾人,多則上萬人。

    其次是作用時間長。有時環境污染出現後,短期內影響暫時不顯著,但在一定時間內威脅著人類健康。接觸者長時間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環境中,有的可達幾十年甚至更長。如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這種環境污染不容易被人的感官所發覺,是看不見的殺手。

    第三是污染情況複雜。污染物進入環境後,受到大氣、水體等的稀釋,一般濃度較低。但由於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種類繁多,它們不但可通過生物或理化作用發生轉化、代謝、降解和富集,改變其原有的形狀和濃度,産生不同的危害,而且多種污染物可同時作用於人體,産生複雜的聯合作用。

不同類型污染對健康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壞人和生態系統的正常存在和發展,對人體、生態造成危害的現象。大氣污染可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也可以通過接觸皮膚、眼睛等部位危害人體。大氣污染物複雜,有害物質的特性也有很大差異,大氣污染的危害性包括急性中毒、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重要機能障礙以及其他系統疾病。此外,全球氣候的變暖對人類健康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給許多病菌的繁殖、傳播提供了更為適宜的溫床。

    水體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當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後,其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體水質和水體底質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的現象,被稱作水體污染。水體病原體污染可以導致傳染病的暴發。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主要來自城市污水、醫院污水及屠宰、製革、洗毛、生物製品等工業廢水和牲畜污水。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被污染的水量佔河流穩定流量的40%以上,水體的嚴重污染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的健康。

    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危害 土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物性傳染病的危害。如兒童遊戲、土建、農田作業等帶來的感染;也可通過間接接觸,如通過食用污染後的蔬菜、瓜果等方式感染。二是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重金屬進入人體後,不易排泄,逐漸蓄積,當超過人體的生理負荷時,就會引起生理功能改變,導致急慢性疾病或産生遠期危害。三是殘留農藥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藥,在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危害人體的健康。大量含有機物的農藥,都具有降解難、無害化難的問題,但目前農業生産還不能全部用低毒低殘留的産品替代,持久性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成為食品生産的安全隱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