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應從兒童開始
發佈時間: 2016-11-26 08:57:00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代淑芳) 資訊化時代,讀書在一部分成人的眼裏,看到是功利性的東西,書中所展示的精華部分,已有很多人看不到,或許就不想知道。我們來看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唐曉敏的觀點:很多語文教師更強調孩童閱讀文學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兒童時期是以表像為中心的智慧活動旺盛的時期。兒童缺乏成年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心理表像卻比成年人更為鮮明生動,因此,若有機會閱讀文學作品,兒童的頭腦中非常容易形成鮮明、真切的畫面,並激發強烈的情感體驗。可以説,兒童時期最適
合閱讀文學書籍。
冰心7歲時開始讀《三國演義》。她説:“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後忘了是什麼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接著又讀《聊齋》時,她感覺“每一段故事,多的幾千字,少的只有幾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每個‘人’都從字上站起來了!看得我有時歡笑,有時流淚,母親説我看書看得瘋了”。
錢鐘書小時候酷愛小説。據他的夫人楊絳説,當時“家裏的小説只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正經小説。鐘書在家裏已經開始囫圇吞棗地閱讀這類小説,把‘獃子’讀如‘豈子’,也不知道《西遊記》裏的‘獃子’就是豬八戒。書攤上租來的《説唐》《濟公傳》《七俠五義》之類不登大雅的,家裏不藏。鐘書吃了酥餅就孜孜看書,直到伯父叫他回家。回家後便手舞足蹈向兩個弟弟演説他剛看的小説”。
這告訴我們,不要低估兒童的閱讀能力。孩提時代,只要認識一兩千個漢字,完全能夠讀《三國演義》這樣有故事、有趣味的文學作品,而且能夠産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讀書習慣的養成,或許有一個“關鍵期”或“敏感期”。10歲左右的孩子讀文學書籍,很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寫的世界,受到感染。此時開始閱讀文學書籍,最能夠激發少年兒童的讀書興趣,讓他們形成閱讀習慣。同樣重要的一點是,少年兒童是特別有好奇心的,而讀書能夠觸動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嚮往,這對人的精神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有人認為,《三國演義》這樣的書孩子讀不懂。可是教育的實際告訴我們,到了高中及大學,學生讀得更少了。功課緊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大學生有了對許多事情的功利性考慮,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已經弱化。一方面,他們對世界已經有了一些實際的了解,因此不願意通過想像的方式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在讀小説上“浪費時間”。如果從大學教育回看人的成長歷程,這些重要且基礎的文學閱讀,還是應該放在既有閒暇時間又有想像空間的少年時代完成。換句話説,要保持終身對文學的熱愛,也需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