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資訊

創傷後疼痛不能忍!

發佈時間: 2016-10-19 09:57:05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創傷後疼痛不能忍!

  每年10月第3周的第1天為“世界鎮痛日”,10月17日的“世界鎮痛日”關注主題是“手術後疼痛”。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盧振和介紹,創傷後的疼痛很困擾人,如果沒有認識它往往會造成許多疑難雜症痛。許多人常常以為手術關過了疤長好了,創傷後的局部也不腫了,就萬事大吉。疼痛科發現很多的慢性疼痛,都與1個月前或1年前的身體對手術創傷修復過程的疤痕或粘連卡壓了神經有關係。

  疼痛或因疤痕長錯位置

  手術後疼痛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中包括了車禍後、摔跤後、碰撞後引起的傷口或神經腫脹的急性痛,以及傷後1個月還存在的慢性痛,醫學上歸類為“創傷後疼痛”。

  “正所謂“傷筋動骨100天”,創傷後3-7天的水腫期會劇痛難忍不敢動彈,7-30天是水腫吸收的同時結締組織即疤痕修復長起來的時期也就是可拆線了,1-3個月組織疤痕纖維自身漸變硬加固傷口長穩能正常活動了。”盧振和談到,手術或跌跤,局部的創傷往往會波及周圍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包括跌跤時猛烈的自我保護性反射性姿勢,會損傷遠離創傷部位的身體組織包括頸腰椎或髖、膝關節等。這些看似無關部位的身體損傷也隨時間自我修復,當結締組織長起來的疤痕在一個月後也會變硬。變硬了的疤痕絕大部分與神經相安無事。可一旦這個疤長不對位置,靠近了感覺神經或在神經路徑上留下卡壓或“印記”,創傷後的疼痛會越來越重並轉變疼痛性質成為了慢性疼痛。出現包括軟組織疤痕粘連時的晚上痛或早上痛、疤痕卡壓神經時的閃電痛、神經粘連紊亂時的風吹痛等等。

  “疼痛科發現很多的慢性疼痛,都與1個月前或1年前的身體對手術創傷修復過程的疤痕或粘連卡壓了神經有關係。”盧振和介紹説,上海仁濟醫院在2015年調查了30個居委會和13個三甲醫院門診部的成年人,結果是慢性疼痛發生率高於90%,即比感冒還高。疼痛科醫師在認真詢問病人或家屬時,經常有許多人還真能回憶起在疼痛的相關部位過去確實是做過手術、跌過跤或碰過車等創傷歷史。

  術後早消腫早鎮痛

  手術後、創傷後的疼痛治療要趁早,盧振和提醒説,早消腫早鎮痛早活動,可以減少軟組織疤痕對神經的卡壓,減輕慢性疼痛。

  現代醫學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徵”,即與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一樣成為不可缺少,但又不能過度紊亂的一種生命功能。與不能沒有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一樣,人不能沒有疼痛的感受,但不能要有中重度的疼痛折磨。

  盧振和進一步談到,手術後的中重度影響了休息和進食,會影響身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容易加重病情或引起手術並發癥。慢性頑固性的疼痛疾病,對人體身心的損害往往比疾病本身要大得多,長期處於疼痛折磨中産生精神困擾,引發抑鬱症、人格的改變甚至自殺傾向等。

  面對慢性疼痛,許多人都不夠重視,一些受疼痛“青睞”的患者甚至抱著“忍忍就算了”的想法與疼痛“相處”,或者一些備受疼痛困擾的患者往往不知所措。中國鎮痛周來臨,盧振和呼喚大家重視術後、創傷後的疼痛,重視慢性疼痛。倡導大家對疼痛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生活品質防止致殘。疼痛科醫師的診療原則是:對應診療慢性痛,中重度痛須緩解,輕度痛防治靠自己。(記者 李劼 通訊員 許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