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文化

老舍經典《二馬》首登舞臺

發佈時間: 2016-10-13 08:26:39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導演方旭

  一篇北平與倫敦的嬉笑故事,一齣傲慢與偏見的中西演繹,1929年身處英國的老舍,創作了小説《二馬》。87年後,這部老舍早期的經典首次被改編成話劇,將於11月16日至17日在首都劇場首演。《二馬》文學顧問、老舍長女舒濟,該劇的編劇兼導演方旭等主創人員,前天共同亮相正乙祠戲院,披露了這部融合英式幽默和老北京味道的小説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

  《二馬》以從中國前往英國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華人在倫敦的境遇。與人們熟悉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相比,《二馬》並不含有太多悲涼的色彩,老舍用筆細膩幽默,將中西交錯的異國情緣、英倫風土人情悉數展露。雖然講的是發生於倫敦的故事,老舍卻用他經典的“京味兒”加以渲染,插科打諢、幽默詼諧,讓人牢牢記住故事中的藝術形象。

  在將《二馬》搬上戲劇舞臺的時候,方旭首先考慮到這部創作于近百年前作品的當下性與普適意義。他從老捨得嬉笑怒罵中看出人生的悲涼,從中西愛情的碰撞中瞥見了人際情感中永存的傲慢與偏見。而在整體呈現上,方旭從原作中的幽默出發,以遊戲的態度進行二度創作,他以英文報紙為貫徹全劇的道具,將其打造成“一部形式感極強的成人漫畫喜劇”,“所有的故事發生在一張各種奇妙變化的英文報紙裏,整部劇就是一場大遊戲。”

  《二馬》曾在1999年被拍成同名電視劇,由陳道明和梁冠華主演,但被改編成話劇,還是頭一遭。在方旭看來,《二馬》之所以改編困難,是因為這部作品著重描寫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人物性強,但故事性偏弱,“為此我們在話劇中加入一條鮮明的敘事線,前半部分讓大家看起來會有群口相聲的感覺。”

  在引人關注的溫都母女的選擇上,方旭卻有意選擇了兩名男演員反串出演。除了劇中九個具名人物,五個“全男班”演員將輪流扮演甲乙丙丁戊幾個串場角色。對於這樣的安排,方旭解釋:“整部劇的風格是寫意的,如果選擇女演員,就沒有什麼想像空間了。”排練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即興發揮的場景。有一場老馬和溫都太太相互玩曖昧的戲,飾演溫都小姐的青年演員蘇小玎即興彈出八音盒的曲調,出演溫都太太的青年乾旦演員劉欣然隨即跳起了八音娃娃舞,效果好得出人意料。談及排練的過程,劉欣然激動地用“排飛了”來形容。

  在過去幾年,方旭接連將老捨得《我這一輩子》《貓城記》和《離婚》搬上話劇舞臺,這些話劇融合了老舍獨有的文學風格,塑造出方旭特有的“京味兒”話劇。對於方旭此次改編《二馬》,83歲高齡的舒濟女士也充滿信心:“看方旭在話劇舞臺上,如何把《二馬》的中英民族性裏的偏狹與浮淺消解在笑聲中。”該劇的藝術顧問、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則評價:“如果老舍先生看了話劇《二馬》,一定會樂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