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風險預測有了中國模型
發佈時間: 2016-10-11 09:08:51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心血管病風險預測有了中國模型
如果能夠知道10年後,每個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就可以提前預警。日前,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領銜的團隊,順利完成了中國ASCVD風險預測研究(簡稱China-PAR)。通過輸入年齡、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糖尿病等綜合指標數據,便能夠借助數學模型,計算出10年後個人ASCVD的發病風險。近日,這一研究成果論文在著名國際醫學期刊《迴圈》雜誌線上發表。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卒中,是我國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脅。然而,目前關於ASCVD發病風險的預測模型多來自歐美人群,並不一定適用於我國人群。China-PAR研究是利用中國人群最新的“中國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中國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多中心協作研究”(ChinaMUCA)等4項前瞻性隊列隨訪數據(共計10.6萬人),開發和驗證的首個ASCVD發病風險預測“中國模型”。模型構建過程中,不僅綜合考慮了既往歐美國家風險預測模型中涉及的年齡、收縮壓、總膽固醇等危險因素,還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和疾病譜特點,考慮了南北方居住地區和城鄉差別,並納入腰圍、ASCVD家族史,以及年齡與各危險因素的交互作用等綜合因素。
模型建立後,經過China-PAR模型的內部驗證,以及在1.4萬人和7.1萬人兩個隨訪人群中的外部驗證,證實China-PAR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研究也證實,與美國相關模型相比,China-PAR模型對中國人群10年ASCVD發病風險的預測更加準確。
顧東風表示,China-PAR模型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提供了實用性評估工具。研究者建議,根據既往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及本項目的隊列分析,如果10年ASCVD發病風險超過10%,可視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而發病風險在5%~10%,可視為中危人群;小于5%為低危人群。對於低危人群,應該加強自我監測以及ASCVD終身風險評估;對於中危人群,應積極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煙、控制體重等;對於高危人群,除上述生活方式改變之外,應該針對自身的危險因素,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調脂、降糖等藥物治療,並在採取相關干預措施一段時間後,評估自身ASCVD發病風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