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雄故事多點“泥土氣”
發佈時間: 2016-10-09 08:47:5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小時候,喜歡聽爺爺講故事。他曾當過解放軍,講部隊裏戰鬥英雄的故事活靈活現,往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十分生動的形象。比如他回憶一位好排長,“罵人帶點山東話”“吃飯圪蹴在桌旁邊”“衝鋒總在最前頭”。雖然語言都是大白話,細節也很普通,但直到現在我都沒忘掉。倒是長大以後,看過不少講述英雄故事的影視片,留下的印象反不及這名排長來得深刻。
英雄故事是英雄精神的載體。在沒有電視、網路,甚至書籍也難尋的年代,我們對英雄的記憶主要靠口耳相傳。群眾的語言算不上精緻,在某些善“雕琢”的文學家看來,甚至還“貧乏得可憐”。但就是這樣沾滿泥土味道的語言和細節描述,加之背後強烈而真摯的感情,
卻最簡潔明瞭、最有衝擊力、最具畫面感,叫人終生難忘。
傳承英雄故事,也是傳承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當下,社會上一些人總是用嘩眾取寵、錯漏百齣的謠言來攻擊英雄,企圖抹黑和斬斷厚重的英雄記憶。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謠言還頗有市場,並在朋友圈中不斷擴散。這是不是也從反面折射,我們在傳承英雄精神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不可否認,一些地方確實不太善於講好真實的英雄故事。有的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儀式有板有眼,卻無人講解其中深意,掃墓更像是“走過場”;有的宣講英雄事跡,習慣照本宣科,缺乏情感情節,無法引起聽者共鳴;有的描述英雄形象,用一些華而不實的詞句,追求高大全,一點也不接地氣。這些不足,導致部分公眾對英雄了解不夠、不深,個別人甚至還由此滋生反感情緒,進而給謠言傳播提供了生存土壤。
有人評價雷鋒同志:他的普通,在於他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做到;他的偉大,在於他的行為人人都得努力一下才能夠做到。其實,英雄就是那些努力做出了不平凡事情的平凡人,根本沒必要刻意美化、甚至神化。他們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兄弟姐妹。如果多站在群眾的視角,使用群眾的語言,多挖掘一些平凡中的偉大,讓英雄事跡帶上濃濃的“泥土氣”,反而會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醜化是對烈士人格的侮辱,更是對民族感情的傷害,我們不能容忍,也無須容忍。但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時,必須更注意傳播的技巧與方式。只有講好、用好英雄故事,原原本本、平平實實、長長久久地把英雄事跡傳下去,才能使英雄們走進群眾心裏,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為榜樣,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