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文化

作家,別把自己搞成“網紅”

發佈時間: 2016-09-23 08:34:2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近日偶遇某暢銷書作家簽售,長長的人龍排出上百米,不少年輕讀者手捧一摞書翹首等待簽名。此情此景令人欣喜,但書店經理的一番話卻令我頓生疑惑,他説接下來作家在其他城市還有好幾場簽售,要儘快簽完趕飛機。如今作家簽售已經成了新書出版後的“常規動作”,不但可以拉動銷售,還可以擴大宣傳、鞏固粉絲。所以如果你關注作家的微網志,不難發現許多當紅作家幾乎成了空中飛人。但作家不是“網紅”,不是靠吸引眼球來謀生的,作家畢竟要靠作品安身立命,沒有作品連續問世就變成了空頭文學家,沒有優秀作品連續問世就會蛻變成二流乃至末流“寫手”。參與社會活動是成名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整天出席各種簽售、宣傳、會議、講學,哪還有精力放在創作上?長此以往,恐怕只能拿出令人汗顏的庸作俗品了 。

  説到底,這就是缺乏定力。定力不夠就會隨波逐流,迷失方向。定力不夠就會目光短淺,缺乏長遠大計。對從事文藝創作的人而言,定力有時比才華更重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本來一邊開酒吧一邊搞創作,開酒吧賺的錢遠遠超過寫作的收入,但他把寫出氣魄更宏大、內容更深刻的力作視為奮鬥目標,毅然關掉酒吧,從市中心搬到偏僻鄉間,遮罩一切不必要的社交和宣傳,每天5點起床寫作,為了保證體力甚至練起了馬拉松,30年不間斷,作品源源不斷,而更令人欽佩的是這些作品幾乎都保持相當高的水準。

  不久前去世的作家陳忠實為了創作《白鹿原》,把家從西安搬到白鹿原一座小小的農家院裏。他與自己“約法三章”:不接受採訪;不參加無關宏旨的應酬和社會活動;不理會對他過去作品的評價。從1987年動筆到1992年交稿,整整5年,陳忠實沉浸在創作中,心無旁騖。他曾對友人説過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當枕頭的書,這輩子可算白活了!”《白鹿原》的成功生動地説明一個作家保持定力是何等重要。

  今天的創作環境是非常好的,但市場經濟的喧囂也極易擾亂心神,文藝工作者在名利面前保持定力比以往更難了。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影視明星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中,常常看到作家到處簽售,常常看到評論家趕場式地出席各種研討會,表面上熱熱鬧鬧、風光無限,但其實是在浪費藝術生命。當前文藝創作之所以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和創作者缺少定力、難以專注有直接關係。

  藝術創作要達到至高境界需要專注,而專注來自於定力,有定力才能不為外物所擾,不為名利所惑,潛心創作,精益求精。《莊子》裏有一個寓言,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把弓拉得慢慢的,在手肘上放一杯水,連珠射箭,箭無虛發。但伯昏無人把列禦寇帶到高山絕壁之上,讓他背對懸崖、雙腳三分之二在懸崖外,然後再讓他射箭,結果列禦寇嚇得趴在地上、冷汗直流。伯昏無人説:“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于中也殆矣夫!”可見,創作者即便技藝高超,如果在外物干擾下失去了定力,也就喪失了創作能力。

  因此,作為創作者適當地拉開與社會的距離,主動遠離名利的誘惑,對於增強定力、追求藝術理想無疑是必要的。作家,還是不要把自己搞成“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