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家長記得避開這些誤區!
超半數家長存兒童用藥困惑,擅自調整用藥劑量有安全隱患
發佈時間: 2016-09-22 13:45:57 |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服務篇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共覆蓋100多個城市,3576名兒童家長參與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對兒童藥概念的理解上,61.5%的家長認同藥品名上有“小兒”字樣的藥就是兒童藥,而認同“兒科醫生處方的藥就是兒童藥”、“説明書適用人群上有寫兒童的就是兒童藥”、“説明書用法用量上有寫兒童的就是兒童藥”的家長分別佔比50.6%、41%、39%。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超過一半家長有1-3種用藥困惑(用藥困惑主要針對5個問題,即醫生對兒童開的藥是不是兒童專用藥、小孩不配合吃藥,該如何喂服、應該怎樣精準量取藥物、寶寶吃藥吐,是否需要補吃、忘記給小孩吃藥,能否補吃五個問題),其中,兒童年齡3歲或以下的家長存在用藥困惑的比例接近90%。
■ 兒童用藥釋疑
孩子不配合吃藥怎麼辦?
49.5%的家長表示對此有困惑。由於藥物口味、口感等存在不足,兒童服藥依從性差,服藥時往往不配合。
建議
可以從精神上給予兒童服藥鼓勵,如鼓勵孩子合作服藥,表揚孩子很棒,很勇敢等,或者服藥時適當轉移孩子注意力,如放電視給小孩看或者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等。此外,還可以借助一些喂藥工具輔助孩子服藥,如藥匙、藥物滴管、針筒型喂藥器等。
但要注意的是,在喂服藥物時,不能哄騙孩子藥品是糖果或其他零食,因為糖果或零食對身體損害相對較小,而藥品則會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會造成中毒,所以家長應給小孩灌輸生病就醫的觀念,讓他理解藥物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而是幫助他恢復健康。
怎樣才能精準量取藥物?
55.8%的家長有此困惑。大部分成人藥品並沒有配備量取藥量的工具,所以家長只能自行用多種方式量取藥量,難以精準控制藥量。
建議
家長一定要遵從説明書上或者醫生的指示量取藥物劑量。在度量工具上,使用刻度精細的量杯、藥匙、滴管等來量取精確藥量。此外,一種藥物使用一個度量工具,或者洗凈、擦乾後再量,避免殘留藥物的量而導致誤差。
孩子忘記吃藥能否補吃?
42.6%的家長表示有這種困惑。藥理學上,任何藥物都存在“治療窗”,即藥物劑量低於這個範圍,藥物起不到作用,高於這個範圍則可能産生難以耐受的藥物毒性。
建議
小孩生病,家長應謹記按時給小孩用藥。如果確實忘記了,應儘量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處理。常見四種情況的處理方式:(1)對於長期服用的藥物,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等慢性疾病藥物,漏服一兩次,對整個治療效果影響不大,可以不用理會。(2)如果療程較短一天一次的藥物,如治療咳嗽、感染類疾病藥物,漏服一次,則應將按療程順延一天。(3)如果才剛開始服藥,但連續幾天漏服藥物,則應重新算療程服用。(4)一天三次服用的藥物,中午忘記吃,如果是自限性疾病(如感冒),則可以不用理會。
寶寶吐藥是否需要補吃?
47.0%的家長表示有此困惑。由於1歲以下兒童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胃腸道較敏感,容易受到藥物刺激而出現嘔吐現象。
建議
因為嘔吐通常是寶寶剛吃完藥幾分鐘至1小時內發生,這時藥物在胃腸道還未被吸收或只吸收一小部分。
此外,兒童常用藥品都有較寬的安全用藥劑量範圍,因此再喂一次並不會對兒童健康造成損害。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