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指、吐舌頭都會影響牙齒美觀
發佈時間: 2016-09-20 15:56:0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別看小小一顆牙齒,它也是一個器官,它的好壞,關係到全身;全身其他器官出問題,也會殃及牙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口腔科主任阮文華告訴錢報記者,前不久,腎內科同事請他為一位腎炎的孩子會診,結果發現,毛病的病灶在牙齒,是蛀牙沒及時治療引起的。
借著愛牙日的機會,阮醫生非常細緻地跟記者講了講小朋友的牙齒問題。
4歲孩子尿血
原來與蛀牙有關
會診的孩子才4周歲多,因為尿血來醫院看病,醫生診斷是腎炎。
怎麼引起的?排查後醫生考慮是不是與齲齒有關?醫生們碰到過不少這樣的孩子,經常會請口腔科醫生會診。
阮醫生仔細檢查了孩子的口腔,最後在磨牙上發現一個膿包——慢性根尖周炎。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它是指根管長期感染後,根尖周圍組織出現慢性炎症。
為什麼會感染?跟蛀牙沒有及時治有關。
阮醫生解釋説,健康的牙齒蛀了之後,如果放著不管,會造成牙髓炎。牙髓壞死,有害的代謝産物或者細菌毒素就會被血液、淋巴組織帶到全身。
如果這時人身體抵抗力低,細菌病毒趁虛而入就會引起其他疾病。“根尖周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根尖周炎可以誘發腎炎、心內膜炎、視網膜炎等全身系統性疾病。”
牙面上出現白斑
就説明有蛀牙
阮醫生説,很多人都是等牙痛了、蛀出一個洞,才知道自己得了蛀牙;其實蛀牙不是一天形成的,痛了、有洞了才看醫生,都太晚了。
“其實,蛀牙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早點處理。”他説。
多早算早?不痛不破,怎麼知道有蛀牙?答案是觀察牙齒,看看有沒有白斑。阮醫生説,健康牙齒的白,有些透明,如果牙面上有白斑,質感類似白粉筆,説明有蛀牙,應該儘早帶孩子看牙醫。
來浙大兒院口腔科就診的患兒中,齲齒的佔了60%多,是兒童口腔科第一大問題,來就診的孩子,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有的很誇張,一口牙全爛了。
普通人看了肯定會不解:怎麼爛成那樣才來?大人不心疼麼?其實,不是不心疼,是覺得不要緊,很多人認為乳牙反正要換的,爛了也沒關係。
阮醫生説,這是家長中最普遍的一個問題,所以他有兩點想提醒:
第一點,乳牙蛀了,不僅會痛,而且影響咀嚼功能,更重要的是會影響面部骨骼和恒牙的發展。説直白點,影響孩子相貌,以後還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影響。
第二點,不要忘了六齡齒。六齡齒是在6歲左右最早萌出的4顆恒牙,它們本該陪你一起長大,一起吃到老。但因為樣子跟乳牙的大牙很像,所以一般人不認識,會因為疏忽、兒時的不良習慣,導致它們英年早逝。
經常吃手指吐舌頭
會引起牙列不齊
浙大兒院兒科口腔門診,齲齒排第一,排第二的是地包天。
一些小朋友的“地包天”,除了遺傳因素,跟餵養不當也有關。奶瓶拿得太高,寶寶必須把下巴伸出來才能夠到,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地包天。
齲齒很多也跟奶瓶有關,長期含著奶瓶睡覺,或者睡前喝奶的孩子,容易出現奶瓶性蛀牙。另外,含著奶嘴睡覺,奶嘴會壓迫對應的牙齒,阻礙牙齒萌出。久而久之,牙齒相應的地方會出現與奶嘴形態吻合的空隙,專業的叫法是“開頜”。
由於牙齒之間有個空隙,孩子喜歡將舌頭放在空隙中,時間長了,還會形成伸舌吞咽習慣,導致上下頜牙齒之間的空隙增大,影響口腔功能活動及面部容貌。
阮醫生還羅列了小朋友常見的不良習慣:吃手指頭、咬下唇、張口呼吸、吐舌頭。這些習慣,也會引起地包天等牙列不齊的問題,家長髮現了要及時糾正。
兒童各年齡段的護牙重點
錢報記者採訪了阮醫生,整理了一份各個年齡段的護牙重點,希望對爸爸媽媽們有幫助。
6~8個月:長第一顆牙,孩子第一次看牙醫,這時也可以開始刷牙了。可以漱口,或者用紗布、指套刷牙,清潔口腔。
1~3 歲:減少夜奶次數,逐漸戒掉奶瓶,教孩子刷牙。
3~4歲:乳磨牙萌出,第一次窩溝封閉。
5~6歲:為下一階段換牙做準備,所以在換牙之前(6歲前),帶孩子看一次牙醫。
6~7歲:六齡齒萌出,第二次窩溝封閉。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養成刷牙的習慣,特別是晚上睡覺前,刷完牙後不要再吃東西。
12歲左右:基本上牙齒換好了,需要矯正牙齒的孩子可以考慮看牙醫了。(丁潁鵑 王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