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保健品欺騙老人花樣多
發佈時間: 2016-08-24 09:07:0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比如,根據《華西都市報》的報道,兩年前開始,家住成都金牛區的丁金全和老伴張冠秀就經常聽“健康講座”,且不顧兒女勸阻,花了11萬元買保健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推銷員“比自己的兒女還好”,不僅常打電話噓寒問暖,常帶他們出去玩,甚至還給他們洗腳,口口聲聲喊“爸媽”,“不支援對方都不好意思。”
對於因此而上當受騙的老年人,專家也給他們的家屬提出了建議:“家裏人與其與老人不斷爭吵、指責,不妨學學那些保健品推銷員,多關注老人的心理需求並儘量滿足,將他們對‘保健專家’和保健品的依賴,轉為對家人的依賴。”
老年人消費陷阱多 中消協曾發消費提示
除了以上這些招數以外,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忽悠”老年人上當消費,還搞出了“免費旅遊、聚餐”、“送米送雞蛋”,“擺攤設點免費體驗、體檢”等方式。今年315期間中消協向老年人特別提出以下消費風險提示並慎防十大消費陷阱:
一、有病切記亂投醫。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保健養生也應到正規醫院和機構去諮詢,切不可有病亂投醫。
二、免費承諾別輕信。老年人面對不法商家承諾的免費贈送、半價等要經得住誘惑,不貪圖小便宜。
三、虛假廣告要辨別。近年來,保健食品、醫療、藥品廣告日益成為虛假廣告的“重災區”。老年人在通過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等媒體接觸廣告時,要提高辨別意識。
四、專家忽悠不上當。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們特別渴望專家、醫生的指導,對他們的醫囑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別防範所謂的“專家”趁機向老年人推銷高額保健品。
五、無效退款難實現。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推銷保健品或藥品,不惜違法廣告法,承諾保證療效,無效退款。對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養生講座不購物。一些不法商家打著養生講座的旗號忽悠老年人,對老年人以贈送雞蛋、麵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隨意在講座上購買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補貼”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國家衛生部的電話向家境貧寒又久病纏身的老年人直接打電話,慌稱能為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政策補貼和藥費補助,進行欺騙誤導。老年人不要為了獲得所謂“政策補貼”而上當受騙。
八、保健品藥品要區分。保健品對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療藥物。老年人要注意區分。
九、到府維修找對人。老年人家中電器壞了需要維修時,要向正規家電企業諮詢和報修,切忌網上亂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維修。
十、面對誘惑防風險。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面對金融商家高利率誘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誘惑。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