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到“當你老了”才應對老齡化社會
發佈時間: 2016-08-17 09:27:5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曉憲
中國網健康訊(李曉憲 )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當你老了》為人熟知,“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韶華逝去,在暖暖的爐火邊追憶往昔,有傷感但更多的是美好。可如果將這一場景放大到整個社會,卻不免讓人感覺有些不安。
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戶籍人口老齡比例在全國排第二,全市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並且仍在快速增長,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這意味著到了2050年,北京市每3個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進一步邁入超老齡化社會。
曾經以為,我們距離老齡化社會還有很遠,還能躺在人口紅利上安然自得的人們,看到這樣一組數據,無疑會大感意外。北京作為首都,身居一線城市之首,每年有大量新生代的年輕人,懷揣著青春的夢想和活力,來到這座城市,在這片土地上灑下汗水、激揚人生,可就是這樣的城市,依然面臨著老齡化的未來,可見,未雨綢繆做出應對之舉,應當成為全國各級城市的共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一城一地遭遇老齡化困局,趨勢蔓延至整個國家,那麼將來“及人之老”的問題,就必須在眼下尋找到答案。
老齡化將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必須有著清醒的認識。穆迪表示,2015年至2030年之間,全球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只有過去15年的一半。青壯年勞動力不斷縮減,而人口平均壽命則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在人口基數的金字塔上,需要贍養的老人越來越多,而負責創造勞動價值的年輕人則越來越少,金字塔變成了倒置的三角,結構顯然十分不穩定,意味著很大的社會隱患。
老齡化社會面臨的兩大難題,其一是老人的贍養問題,其二是養老金的發放問題。由於計劃生育年代遺留下來的“421”家庭結構,導致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遭遇了贍養危機。疊加上人口流動的因素,很多高齡老人無奈成了“空巢”老人。而由於我國實行的是養老金省級統籌,受人口結構性因素等影響,一些老齡人口眾多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壓力日益增大,出現“收不抵支”現象。
解決好上述兩大難題,對於化解超老齡化社會之困,意義很大。就北京市而言,已經設計出分層級、分步驟、有序進行的規劃。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目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保持98%及以上,城鄉基本社會保險實現應保盡保。二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豐富多樣,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養老服務業成為首都服務業新的支柱。三是老齡社會管理體系共建共用,涉老企業發展壯大,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發揮重要作用。
其他各地的各級政府都應該及時作出規劃設計,發揮本地特色,將應對超老齡化社會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別等到市民都“老了”,養老困局拖成無法應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