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藥品推薦

降壓藥 你吃對了嗎?

發佈時間: 2016-06-24 11:35:47   |  來源: 北京晨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降壓藥 你吃對了嗎?)

  高血壓是造成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儘管高血壓是一種容易發現、診斷和治療的疾病,但是管理好自己的血壓並不是那麼容易。以服用降壓藥來説,很多患者就存在用藥隨意、間隔不規律、有症狀才服藥、沒有症狀便自行停藥等誤區。6月10日“清晨血壓日”,來自心血管領域的專家強調,用藥不規範已經成為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一個痛點,這個痛點長期存在且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因此,今年“清晨血壓日”的主題被定為“降壓,您吃對藥了嗎”,意在呼籲廣大高血壓患者掌握正確用藥規範,有效控制血壓。

  服藥時 高血壓患者

  最應關注4個細節

  高血壓的管理並不複雜,但也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簡單,“管好高血壓不就是每天早上吃一片降壓藥嗎”,這是很多高血壓患者都存在的誤區。專家表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血壓波動密切相關,管理好血壓,實際上就是讓血壓長期處於平穩,服用降壓藥固然是有效控制血壓的手段,但服藥不規範,反而會為健康埋下隱患。就目前高血壓患者用藥普遍存在的問題,專家指出藥物降壓最應注意4個重要細節。

  細節一

  藥效長短 一片降壓藥是否可以平穩24小時血壓

  上海高血壓研究所所長王繼光教授指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血壓的波動,特別是清晨血壓的升高密切相關;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都于清晨高發,但遺憾的是這段時間是藥物效果最薄弱的階段,很多藥物不能提供全天的保護,特別是在清晨這個關鍵時間段反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

  “很多高血壓患者以為自己服藥了可以高枕無憂了,但其實服用的不是真正長效的藥物,24小時的血壓並沒有全面控制好,特別是早上的血壓沒有得到很好控制,依然會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王繼光教授介紹,長效降壓藥物作用時間長,造成的血壓波動小,一天一次就能平穩控制好24小時的血壓。短效藥物作用時間短,不能很好地控制24小時的血壓,且一天需要多次服藥,給患者帶來麻煩的同時,更會導致血壓的波動,更容易發生心梗、腦卒中等嚴重後果。

  如何判斷自己服用的降壓藥是長效還是短效?王繼光指出,簡單直觀的辦法就是看説明書中藥物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長,藥物作用時間越長,越長效。一般半衰期大於24小時的降壓藥物更長效。

  細節二

  服藥時間和習慣是否有規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教授表示,臨床上,她發現很多患者服用降壓藥物不規律,想起來就吃,想不起來就不吃,有時早晨吃,有時晚上吃,還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在測血壓後發現高了就服藥,無服藥的固定時間和規律。

  她強調,服降壓藥的時間一定要儘量固定,保證規律,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服藥間隔的時間固定,避免因為兩次服藥間隔時長時短,造成血壓波動,也容易讓患者養成服藥的習慣,不容易忘記。養成習慣,形成規律,一定會對控制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事件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對於有些高血壓患者對於到底應該早上服藥還是晚上服藥的糾結,孫寧玲表示,清晨時段血壓較高,又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的時段,醫生們常推薦早晨服藥,一般在早上起床後,先測血壓,再吃藥。

  細節三

  降壓速度不是越快越好

  服了降壓藥,多長時間能把血壓降下來?用藥兩三天血壓就降下來,這樣的降壓速度是否可取?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高血壓患者。

  北京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建平教授指出,高血壓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天兩天就降下來,降壓應該和緩。“血壓一下子降下來,反而可能帶來危險。特別是老年人,長期血壓高,如果降得太快還有可能發生腦梗塞,造成嚴重後果。”

  他強調,正常的降壓速度,以服用長效降壓藥為例,一般1-2周起效是正常的,4-8周降到目標值是常態。“要有耐心等待血壓和緩地降下來。不要幾天沒有降下來就換藥,這樣不僅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藥,還可能帶來風險。當然,如果長期觀察,發現服用的藥物無法幫助控制住血壓,就需要帶著血壓值去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地調藥加藥。”

  細節四

  確診高血壓 無論有無症狀都要服藥

  很多患者服用降壓藥物時會有顧慮:“都説是藥三分毒,我能不能有頭暈等症狀時再吃藥?”北京醫院汪芳教授指出,這其實是高血壓患者中常見的錯誤認識。“很多高血壓藥物都是經過臨床研究和大量的臨床實踐驗證的,只要選對了有心腦血管獲益證據的降壓藥物,就可以長期服用,不僅不會帶來所謂的‘毒’,反而會長期地保護心腦血管,預防心梗、腦中風的發生。”她強調,只要確診了高血壓,無論有沒有症狀,是否感覺到頭暈,都要按時服藥,更不能隨便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