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
發佈時間: 2016-06-24 08:58:0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暁憲
中國網健康訊(盧子永)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産黨的95週年華誕,讓我們重溫黨史、重讀黨章、重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歷史背景
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産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産生了無産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産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産階級的産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準備。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産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産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産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産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産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産主義組織。各地共産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誌(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産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産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産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産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産國際的建議和支援下,召開了各共産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瞭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準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産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産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産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