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療新聞

根治“因病致貧”還需“醫療扶貧”

發佈時間: 2016-06-23 16:13:52   |  來源: 紅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根治“因病致貧”還需“醫療扶貧”)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昨日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回頭看”。數據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戶在所有貧困戶裏的佔比達44.1%。(6月22日《成都晚報》)

  全面脫貧攻堅如今進入到最關鍵的決勝時期,未來幾年,要持續深入脫貧,必須清楚幫扶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扶貧攻堅之所以面臨重重困難,在於致貧因素極為複雜,除了受地理偏遠、自然環境惡劣、資源匱乏等制約外,每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有病難醫也是重要的致貧因子。

  沒有什麼比統計數據更具説服力。數據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戶在所有貧困戶裏的佔比達44.1%。在不少邊遠山區貧困家庭,只要一個人病了,不僅自己喪失勞動力,也沒辦法增加家庭收入,而且家裏的人財物都要圍繞他治病,如果治不好,全部都陷進去了,形成惡性迴圈。不但父母這一代貧困不堪,還因全部財力物力用在治病而無力供養子女讀書,耽誤下一代的前程,毀掉子女實現命運轉折的希望,導致代際貧困。可以説,因病致貧是諸多致貧因素中最為主要的一類。

  對於邊遠貧困山區的家庭來説,因為經濟基礎極為脆弱,一個家庭中勞動力本就少,有的甚至要靠一個勞動力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除了日常生活開銷,還要供養子女上學,贍養無勞動力的父母,一旦家中出現一個或幾個患重大疾病者,要麼無力醫治,坐等病情加重、生命終止,要麼負債纍纍,幾代人都要戴上還債的枷鎖,何以脫貧?

  其實對於貧困戶因病致貧,民政部門也有相關的求助政策。比如評定低保戶,對於收入最低的那部分家庭來説,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如今,隨著全面精準扶貧的實施,又開始評定貧困戶,對於貧困戶實施系列的求助和幫扶舉措。在對低保戶、貧困戶或是殘疾人的救助政策中,就包含有醫療救助,然而其複雜的審批程式,嚴格的標準,有限的名額,有限的報銷金額,都無法讓一些深陷嚴重疾病困擾的貧困戶得到根本的幫助。

  根治“因病致貧”還需“醫療扶貧”。從精準脫貧到徹底脫貧,首要的是讓貧困戶增加脫貧的內生動力,這個內生的動力是什麼?一是身體健康,有體力。二是學習教育和技能培訓,有智力。且看一些地方,光是一股腦地把上級扶貧政策往下生搬硬套,完全不顧地方實情,更不顧及貧困戶具體情況的千差萬別。對於那些因病致貧者,脫貧的前提是讓他們擺脫疾病困擾,擁有健康身體,方能有體力、有活力、有幹勁實現徹底脫貧。

  文/伍文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