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直擊

千家創新企業直擊政策短板

發佈時間: 2016-06-17 17:38:45   |  來源: 中國網-健康中國   |  責任編輯: 李暁憲

中國網健康訊(李曉憲 王華)作為創新鏈上重要一環,企業是落實創新戰略的主要力量。政策生態是否適宜企業創新,是能否驅動經濟發展的“度量衡”,是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研發投入巨大,經歷爆髮式生長的中小型企業普遍呈現“貧血”狀態。高達91.98%的企業研發資金主要來源為“企業自籌”,37%的企業為“銀行貸款”,25%的企業為政府資金。對於“影響企業創新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52.77%的企業認為當前“創新投入壓力過大”。

  企業作為創新的重要主體,一方面新開拓的市場潛力無限,另一方面卻是可用資金捉襟見肘。“實力難撐起夢想”成為中小創新企業開疆拓土之路上最無奈的心聲。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心悅電腦繡花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素麗在創業初期便下定決心從代工轉向打造自有品牌,在為國外品牌代工20年後終於註冊了自己的刺繡商標“鳳儀天下”。總産值6000萬元的企業,3年時間為品牌推廣和技術研發砸進去了4000萬元。然而,從去年底至今,她卻因為流動資金緊張退掉了將近90%的訂單。

    企業稅負重、融資成本高等老大難問題,無疑加劇了創新企業的“貧血”狀況。以江蘇笛莎公主文化創意産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去年企業盈利1000多萬元,同時繳稅也達1000萬元,稅負佔企業3%4%的運營成本。“公司的銷售收入中稅費約佔8%10%。”

    除了融資難,企業在對金融、稅收、審批等政府創新政策扶持上也是滿意度頗低,有企業反映,企業真正享受的福利與政策激勵的力度仍存有一定程度“溫差”,沒有“精準扶持”的感受:資金扶持“錢出多門”,跨部門審批讓企業感受“哪個部門都能幫,哪個部門都幫不多”;風險補償容易陷入“僧多粥少”式的爭奪,很難公平地惠及所有企業;面對創新業態,一些監管部門仍然處於“發證+罰款”的思維,改革打到門前才“心虛”開門,沒有“虛心”提供服務……

    有廣西的企業表示,“加大簡政放權及政務公開和權力管控力度,不能隨便讓一個普通的科員也可有權力關閉一個企業”;廣州市有企業反映,政府各部門溝通不暢,沒有統一指揮和協同,導致企業享受扶持,必須不斷在多個部門間自證自己符合條件。

   29歲獲評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次年離開大學創業的西安鉑力特鐳射成形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薛蕾説,公司和他本人一樣年輕而充滿朝氣,成立不滿5年已成為全國金屬3D  窩在一棟低矮狹窄的兩層樓中。薛蕾無奈地説:“早在3年前,我們就申請建新廠,但進度比較慢。經過多次協調,才建起了圍墻。”

 專家認為,政府部門應從“推手”變成“托底”,給予創新人員更大的保障,降低創新型企業的“失敗成本”,讓其真正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