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抗生素應慎之又慎
發佈時間: 2016-06-14 14:09:11 | 來源: 中國婦女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名49歲女子體內發現了一種非常罕見的大腸桿菌變種,全球沒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這種“超級細菌”之前曾在歐洲、加拿大、中國都曾發現過類似感染病例,調查顯示,該細菌感染後的致死率大概為50%。
5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文章呼籲應對全球耐藥感染問題,文章指出,到2050年,抗菌素耐藥每年會導致1000萬人死亡。如果任其發展,可累計造成10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文章還稱,在當前抗生素用量約佔世界一半的中國,據估計,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抗生素耐藥每年將導致100萬人早死,累計給中國造成20萬億美元的損失。
消炎藥≠抗菌藥,抗生素使用誤區多
由於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些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麼病,都用抗生素治療,因此稱之為濫用。
抗生素與抗菌藥的概念是有區別的,但生活中常被混用。抗生素的定義是指某些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自然産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抑制或殺滅病原體或腫瘤細胞。而我們生活中常説的抗生素,其實正確的説法應是“抗菌藥”,抗菌藥物可對抗由細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很多人家中常備的“消炎藥”,其實大部分都是抗生素。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副主任醫師丁磊説,生活中常用到的口服抗菌藥有: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等。目前大家常説“消炎藥”,基本指的都是抗菌藥,但醫生所指“減輕炎症反應的藥物”,並不是抗菌藥。而且帶“炎”字的疾病(關節炎、腎炎等)都該用抗菌藥,也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炎症是泛指身體對多種損傷因素出現的防禦反應,並非均為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所以,當醫生説改善“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時,所用藥物其實多為解熱鎮痛類藥物,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或撲熱息痛(商品名“泰諾林、百服寧、必理通”等)、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消炎痛)。只有炎症反應明確為細菌引起時,才涉及應用抗菌藥。因此,消炎藥不等於抗菌藥。
而且人們在日常使用抗菌藥物時,還普遍存在以下主要誤區,助長了抗生素的濫用。
誤區1:藥不對症:使用抗生素前應明確病症是不是細菌感染?是什麼細菌感染?因為每種抗生素都有1個抗菌譜,只有先確定病因才能有針對性用藥。
誤區2:聯合使用:不提倡把幾種抗生素聯合使用,因為混合病菌引起感染的情況比較少,如果情況比較急,無法確定是哪種細菌感染可使用一種廣譜抗生素。
誤區3:用於預防:一般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比如有的父母感冒了怕傳染給孩子,就給孩子服用些抗生素,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誤區4:未足時足量按療程使用:抗生素直接作用的是細菌,即便抗生素有效,也不可能一下子殺死所有的細菌,這時如果盲目停藥可能還有部分未被殺死的病菌,不僅病情會反覆,等下次再用藥時這些細菌就會成為耐藥菌。因此,如果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應足時足量,按療程用藥,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
兒科許多常見病無需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對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但其對病毒、寄生蟲感染無效。給孩子亂用或濫用抗生素,不僅會增加細菌耐藥性,使得容易治的感染變得難治,還可能發生一些不良反應。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楊淑桂説,腸道的正常菌群,不僅可促進消化吸收,還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病菌有著強大的抑製作用。過量服用抗生素,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使原本在正常情況不能致病的菌變為致病菌,使一些在正常情況下對身體無害的寄生菌失去抑制並大量繁殖,引起腸道疾病。
目前,兒童過量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仍然突出。據相關部門近年來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5地醫院兒科門診病人的調查顯示,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國外兒科的2倍到8倍。在這份清單上,存在一些無需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情況,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腹瀉病、毛細支氣管炎、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
專家強調,當懷疑孩子細菌感染時,要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及血、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判斷,只有明確或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時才可使用抗菌藥物。
解放軍八一醫院兒科主任廖東幸説,如果病情處在如下階段時,則無需使用抗生素。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2.兒童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3.毛細支氣管炎: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導致,這種疾病的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80%發生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現在醫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檢測,很快就明確是否是病毒感染。4.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但是專家也坦言,“兒科疾病的一大特點就是,病情進展很快,對於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寶寶,有時醫生也會讓患兒輸液,主要是怕其發展為肺炎,希望家長理解。”
抗生素對病毒性感冒無效,成人孩子用藥要有差別
楊淑桂説,小孩的免疫力比較弱,最容易遭到流行性感冒的攻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等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病毒性感冒、流感等沒有治療作用,而且對患者有害無益。一般情況下,通過多喝水、多休息,感冒一般5-10天可以自愈。這種情況若自行服用抗生素只會增加毒副作用,並誘發細菌産生耐藥性。若感冒症狀已經持續多時、咳嗽厲害、有黃痰,建議及時去醫院,根據檢查結果,由醫生判斷你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該吃什麼抗生素,千萬不要盲目亂用。
丁磊説,呼吸道感染根據臨床表現,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之分,需要分辨用藥。有時起始為病毒感染,後期抵抗力下降後會繼發細菌感染.所以,當家長無法分辨孩子病因時,需要由醫生幫助明確病原體,處方合適的藥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又合併細菌感染,可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同時服用。
臨床發現,不少病人自我感覺病好了就停藥,往往達不到醫囑的藥時和藥量。楊淑桂説,這種情況不可取。你覺得好了大半了,可能只是體內的細菌大部分死去了,但還有很多細菌由於抗生素作用而一時失去活力,在體內尤其是感染組織、器官深部仍可能存活一定數量的細菌,如果過早停止治療,細菌會迅速繁殖,將導致治療失敗或感染復發,並且會增加細菌産生耐藥性的風險。抗生素用量和用時不夠也屬於濫用。
寶寶使用抗生素和成人有什麼區別?專家提醒,盤尼西林類、頭孢類、阿奇黴素、紅黴素等,大人和孩子除了劑量基本上沒有區別,需注意藥物説明書,有些藥會寫幾個月或幾歲孩子不宜用。喹諾酮類(比如氧氟沙星)小孩不宜用,氨基糖甙類(慶大黴素)小孩用特別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