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療聚焦“精準” 關注六大方向
發佈時間: 2016-05-16 08:57:55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晏珊)提高中國胃癌規範化診療水準,幫助腫瘤患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癌症治療正步入“精準時代”。5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CGCC2016)暨第四屆陽光長城腫瘤學術會議在京舉辦,精準醫學成為關注熱點,未來將向六大領域融合發展。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表示,本屆會議延續“規範、融合、創新”這一主題,旨在進一步提高中國胃癌規範化診療水準、推動多學科協作、促進精準醫學及轉化醫學的發展,並將在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方面做出更多有益的嘗試。
第十一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CGCC2016)暨第四屆陽光長城腫瘤學術會議現場圖 新華網 晏珊攝
“腫瘤的臨床表現及發展的多樣性需要‘精準診斷’,而治療的差異性更需要‘精準治療’。”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表示,近年來,分子影像、手術導航和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革新等促使了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精準醫學克服了臨床治療的盲目性,有效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70%,避免了治療過度和治療不足問題。未來,在生物樣本庫、基因檢測平臺及大數據平臺的共同發展建立下,精準醫學將帶來全新的融合發展和變革,幫助更多患者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
詹啟敏指出,未來,精準醫學將關注六大方向。一是闡釋疾病發生發展機制;二是提供標誌物和腫瘤早期診斷的;三是對靶向藥物有效治療疾病的研究;四是分子分型及分子分期對於個體化的治療和預後判斷;五是分子流行病綜合性防控措施;六是醫學與材料、工程、資訊等學科的交叉研究。
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因組學及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發展迅速。來自美國杜克大學泛生子首席科學家閻海表示,癌症基因組學技術正逐漸走向臨床應用,為癌症能在基因層面實現更早期檢測、分型、用藥指導、預後監測提供科學依據。比如目前通過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可以更加精準的測出更多的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幫助醫生更精確的發現腫瘤基因的突變及重排資訊,提供更多資訊,提高臨床診斷率。
近年來,通過生物細胞技術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備受關注。“免疫療法可以從癌症病人體內分離出T細胞,在體外利用基因工程進行改造,改造後的T細胞能特異性識別癌細胞並激活T細胞,再經擴增之後輸回病人體內。這些改造後的T細胞 (CAR-T) 就像一群帶著警犬的警衛們,能迅速嗅出罪犯癌細胞在哪,把他們捉拿歸案進行處理。”來自美國杜克大學分子免疫科學家李啟靖形象地講解免疫療法如何精準致癌,他指出,細胞免疫療法是一項複雜的技術,它還需要在不同的癌症病人身上進行試驗並且不斷地改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它能夠應用到更多種類的癌症中,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胃癌預防也邁入精準時代。會上,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開春解讀了“胃癌預防和早期治療的亞太共識意見”。他指出,基於亞太合作研究,胃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通過早期篩查,早期發現可以使胃癌的治療率達到90%以上。而通過精準監測,目前發現預防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根除幽門螺桿菌。
據悉,本次大會由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CGCA)、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辦,特別設立胃癌微創外科三國論壇、中德論壇等多個國際論壇,來自中日韓的著名專家就胃癌外科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中德論壇由來自中德雙方的專家就胃癌相關基礎研究進展及早期胃癌篩查和內鏡治療等進行深入交流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