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癌症

根除幽門螺桿菌減少胃癌風險

發佈時間: 2016-05-13 17:18:06   |  來源: 羊城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曾志榮 主任醫師 文/羊城晚報記者陳映平 實習生 李林芳

  從世界範圍來講,中國、日本、南韓是胃癌高發地區,而幽門螺桿菌(HP)是胃癌的重要致病菌。胃癌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因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曾志榮主任醫師建議:“如果經常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腹脹、打嗝、食欲減退等症狀,應前往具有檢測資格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測,及早發現並進行根除治療。”

  過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卻不知

  據曾志榮介紹,目前我國20~40歲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超過五成。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有70%的人是沒有症狀。因此容易忽視檢查和治療。但在鄰國日本,已把幽門螺桿菌作為公共衛生檢查項目之一,小學生從十二歲便開始此項目的檢查。數據統計,檢查幽門螺桿菌並進行根治治療使日本年輕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下降至10%以下,胃癌發生率也有可預見下降的趨勢。

  曾志榮建議,有胃病或上腹痛病史、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應該主動查一查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即使無症狀人群也可主動進行檢查,以確保胃部的健康。

  查出幽門螺桿菌,怎麼辦?

  曾志榮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近日,他剛剛幫助一位五十來歲的幽門螺桿菌陽性男性完成十天的根除治療。該患者沒有任何感染症狀,因為姐姐被診斷為胃癌後而引起警惕,主動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幽門螺桿菌為陽性,隨即聽從專家建議進行根除治療。“我建議他的孩子也來查一查,如果有陽性的話,也做根除治療。”曾志榮説。

  事實上,有不少人在體檢時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但因為沒有任何症狀,便不以為然。曾志榮建議,這些人最好做根除治療,以免除後顧之憂。他解釋説,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細菌,生存在人體胃部的上皮表面,一定會引起胃粘膜的炎症,長此以往便導致慢性胃炎。此外,幽門螺桿菌還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萎縮等多種常見消化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對其根除治療有助於緩解多種消化系統疾病。

  曾志榮建議,患有嚴重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一定要做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以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另一方面,常見的包括阿司匹林以及大家常用的一些“消炎鎮痛藥”,如芬必得、莫比可、西樂葆等,這些藥物在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風濕免疫疾病的患者中非常有用,所以患者在計劃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前,非常有必要進行HP的檢測,如果陽性,建議進行HP根除治療,否則容易在治療上述疾病中併發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

  首次根除成功率可達九成

  曾志榮介紹,在根除治療過程中,首次成功根除幽門螺桿菌尤為重要。在國內,目前主張使用四聯治療方案,即每天分時段服用四種藥物,連續服用十天或十四天。四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可達九成。研究發現,如首次根除不成功,由於抗生素耐藥的原因,再次根除的成功率將大大降低。患者若未按醫生要求完成療程、不定時服藥等也可導致根除治療失敗。完成整個療程後,患者需要間隔一個月,再做呼氣實驗進行復查,以確認幽門螺桿菌是否已被完全根除。

  高溫消毒可殺死幽門螺桿菌

  曾志榮表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為經口感染,主要是水源和食物兩方面,因此注意飲食衛生可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可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兩方面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首先,把傳染源控制好,即控制好感染人群,及時做根除治療,降低感染人群實現再傳播的幾率。然後,切斷傳播途徑,食物要經過高溫烹飪,食具要經過高溫消毒,家庭裏發現有人染菌,最好在根除治療前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以減少傳染機會。

  知多D

  5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無幽日”,今年的主題為“根除幽門螺桿菌防治胃癌”。在“無幽日”主題活動期間,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多家醫院將舉辦患教活動,專家們為廣大市民面對面普及幽門螺桿菌的相關知識和表現症狀,並給予治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