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農業

農業結構調整開局良好:玉米少了 大豆多了

發佈時間: 2016-05-06 09:25:52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劉振海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馮華)記者從農業部5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以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調整為重點的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實現良好開局。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增加600多萬畝,市場上需求較旺的品種如雜糧雜豆呈增加趨勢,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面積增加;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保持穩定。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農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統籌穩産能、保供給、保生態,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玉米調減是當前種植業調整的重點,也是廣大農民關心的熱點。玉米調整將堅持“保産能、適當調、産業化”。保産能,就是鞏固提升優勢産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玉米生産能力。適當調,就是適當調減非優勢區域的玉米麵積,全國5年調減5000萬畝以上,鼓勵農民將退出的玉米改種市場需要、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産業化就是促進玉米轉化加工,發展精深加工業、延長産業鏈條。農業部已會同財政部整合32.5億元資金支援玉米結構調整,重點用於補助發展糧改飼和糧豆輪作。

  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生豬優化佈局和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農業部將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産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同時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以生豬養殖大縣為重點,啟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創建活動,發展生態迴圈養殖。今年中央財政加大支援力度,將糧改飼試點範圍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産區,試點縣從30個增加到100個。

  在漁業結構調整方面,重點是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內陸水域的淡水漁業資源也在嚴重衰退。目前水産品市場供給充足,但四大家魚等傳統水産品供給過剩,漁業進入了“賣魚難”的新常態。漁業部門正在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通過不斷優化水産品生産結構,讓水産品能夠“養出來、賣出去、吃起來”,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需要。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0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