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三倍“偏愛”女性 中青年女性最容易“中招”
發佈時間: 2016-04-27 08:56:3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甲狀腺癌三倍“偏愛”女性 中青年女性最容易“中招”
春暖花開,不少單位開始安排職工體檢,許多女性在體檢中被檢查出患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對健康有何影響?會不會演變成甲狀腺癌?
統計顯示,近十餘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長了約 4.6 倍,目前甲狀腺癌發病率為 7.7/10 萬,其中女性發病率為8.28/10 萬。近日北京市發佈的《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也披露,2012年北京市甲狀腺癌發病率為15.74/10萬,比2003年上升393.42%,年平均增長16.92%,甲狀腺癌已成為北京市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
甲狀腺這個位於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呈蝴蝶狀的器官,猶如隱藏在脖子上的“小李飛刀”,越來越讓許多女性為之擔憂。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2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為此,本刊特意請多位權威專家為女性朋友們普及一下關於甲狀腺癌的相關防治知識。
甲狀腺癌“重女輕男”,是女性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腫瘤,中青年女性發病率最高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具有維持調節人體正常體溫,促進體格智力生長髮育,調節物質代謝,維護重要臟器功能等一系列作用。同時,甲狀腺很“嬌氣”,甲狀腺激素分泌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引發一系列全身症狀,甚至是甲狀腺癌。
2000年以前,我國發病率前20位的女性惡性腫瘤還沒有甲狀腺癌。2012年衛生部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甲狀腺癌已上升至女性惡性腫瘤第三位,成為女性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腫瘤,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約是男性的3倍。而最新版的“中國癌症地圖”也顯示,湖南省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成為危害湖南女性身體健康的“二號殺手”。
據《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甲狀腺癌在女性中的發病人數為67.9例/千人,其中小于30歲為6.1例/千人,30~44歲為20.5例/千人,45~59歲為27.8例/千人,60~74歲為11.3例/千人,大於或等於75歲為2.1例/千人,這説明甲狀腺癌尤其好發于30歲~59歲的中青年女性。
“其實,甲狀腺癌不僅在全國各地高發,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它也是發病率增高最快的實體癌。”湖南省人民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超傑介紹,從1989年到2013年,美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5.33倍,2013年佔女性惡性腫瘤的6%。2012年南韓癌症統計報告顯示,甲狀腺癌上升至女性癌症首位,佔女性惡性腫瘤的33.4%。
甲狀腺癌青睞女性與不良情緒、激素水準相關,輻射、肥胖、高碘飲食、遺傳等也是誘因
甲狀腺癌發病率為何激增?根據醫學分析,甲狀腺疾病和甲狀腺癌與遺傳、環境射線、高碘飲食等因素均有關。“家裏單位的電腦、ipaid、手機、電視等電離輻射,是公認的甲狀腺癌高發原因。” 4月18日上午,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仲景大廳,西苑醫院外一科副主任醫師許京鋒對中國婦女報記者介紹,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之後,白俄羅斯甲狀腺癌發病率急劇增加,更證實了輻射對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高的影響。
而相關研究也表明,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與輻射劑量呈線性相關。輻射時間越長,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兒童青少年期由於疾病而進行的外部醫療照射,如胸腺、頭頸部疾病等輻射暴露者,其甲狀腺癌發病危險因素要高於未暴露者。
“檢查頻度的增加和檢查手段敏感性的提升,也是甲狀腺癌患病率攀升的主要原因。”許京鋒説,一方面,如今人們比以往更關注身體健康,每年例行的體檢使得甲狀腺疾病檢出率較以前高;另一方面,以往診斷甲狀腺疾病主要靠醫生用手摸,很多甲狀腺癌會被漏診。現代甲狀腺高頻超聲技術的使用,使得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佔人群的20%~76%,而通過觸診的檢出率只為3%~7%。經驗豐富的超聲診斷醫生對甲狀腺惡性結節的診斷正確率可以達到90%,最小的結節甚至只有2毫米大小。
另有研究發現,肥胖也是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高體質指數(BMI)會增加甲狀腺癌的風險,特別是女性。一項歐洲等多地區聯合研究也表明,BMI 每增加5kg/m,甲狀腺癌發病風險男性增加 1.33 倍,女性增加 1.14 倍。
甲狀腺癌為何“偏愛”女性?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外科主任醫師夏仲元分析,這與女性的心理性格特徵、生理特徵、遺傳特徵都有一定的關係。首先,女性更容易受情緒和生存壓力困擾。不良情緒因素是甲亢的主要誘因,也是導致許多甲狀腺病加重的重要因素,70%左右的甲亢患者發病前有精神刺激史。中醫就有怒傷肝,思傷脾,氣生百病的説法。此外,甲狀腺癌患者中,許多人有家族史,有一定的遺傳傾向,而且遺傳女性的幾率大於男性。
有些地方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甲狀腺癌多發于35歲~45歲。許京鋒解釋,這主要與這一年齡段女性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準高有關。如女性在懷孕期甲狀腺激素需求量增大,有的人就會出現妊娠期甲狀腺腫大;産後,甲狀腺炎在臨床也不少見;更年期後,26%左右的女性會出現甲減傾向。
重慶市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周曉紅提醒,現在很多更年期女性靠服用雌激素保養品延緩衰老,這非常危險,可能誘發甲狀腺癌,還可能會導致乳腺癌、中風等疾病的發生。臨床來看,雖然女性甲狀腺腫瘤發病多於男性,但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甲狀腺癌惡性程度較低,而男性則惡性程度較高。
補碘過量或不及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原料之一,國際上公認的碘研究成果發現,碘的攝入量與甲狀腺疾病的關係呈U字形關係,即碘的攝入量過低與過高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增加。但碘與甲狀腺癌發生的關係目前仍存在爭議。”許京鋒介紹。
國家規定,12月以內嬰兒每天從膳食中獲得的碘含量是50微克,2~6歲幼兒每日碘攝入量是90微克,7~12歲兒童每日碘攝入量是120克,12歲以上每日碘的膳食攝入量是150微克,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每天碘的膳食供給量應是200微克。許京鋒解釋,普通成人每日攝入150微克碘是合理的,但長期高碘攝入肯定不行,平時生活中應注意不要吃得太鹹,經常吃海帶、貝類、魚類等海鮮要適量減少鹽的攝入量。”
許京鋒還建議,年輕女性在準備懷孕之前一定要查甲狀腺功能。對於甲減或甲狀腺癌術後患者,由於長期口服甲狀腺激素,在懷孕期、哺乳期應先到內分泌科找大夫綜合評判甲狀腺激素水準。
甲狀腺癌患者半數不知自己患病,判斷甲狀腺結節是否惡性有指標
“半數患者都是在每年的例行體檢中,意外發現患病的。”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內分泌科主任劉海霞表示,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時身體未出現任何症狀,這是因為甲狀腺癌與其他癌症不同,它更為“柔和”,對身體的傷害較小,因此沒有症狀。張超傑也表示,甲狀腺癌其實“不勤快”,病程長、發展慢,被醫生形象地稱之為“懶癌”。
周曉紅表示,目前我國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大約在30%左右,在30~50歲的中青年女性中約八成都會有甲狀腺微小結節,這種往往不需要過分醫療干預,只需要根據醫囑定期復查即可。相關調查顯示,甲狀腺結節中只有5%左右是惡性結節(甲狀腺癌),95%的患者都是良性甲狀腺結節。
如何判斷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許京鋒指出,判斷甲狀腺結節是否惡性標準主要看以下幾條:①是否單發結節:單發結節癌變幾率高於多發結節,單發結節比如甲狀腺腺瘤的癌變幾率達到10%~30%,多發結節癌變幾率可能僅1%~2%。②結節性質、大小、形態:多質硬、固定、無痛的結節癌變幾率較高;直徑大於3~4cm以上的結節癌變率較高,尤其對於年齡小于15歲但結節大於1cm的患者應給予特別關注;如果結節是類圓形或橢圓形的,一般都是良性的;如果結節不規整,比如是類山角形或類方形的,結節邊界有些凸起的邊,這樣的結節需重點關注。③回聲:多數甲狀腺癌是低回聲。④邊界:結節跟正常組織分界是否清晰,如果分界清晰比較好;如果分界不清晰,這種情況要高度關注。⑤血流:生長較快、血流豐富比血流不豐富要差。⑥鈣化:結節如果出現微小或沙粒化、點狀的鈣化時,要高度重視。⑦對於良性結節,甲狀腺激素治療會起到抑制結節生長或縮小作用。如果用了足量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後,結節沒有變化甚至變大,那麼這個結節是甲狀腺癌的風險較大。⑧TSH(促甲狀腺激素)升高者應警惕癌變。⑨核素掃描為冷結節。甲狀腺癌代謝非常緩慢,表現為冷結節,大概有10%的冷結節會是甲狀腺癌。⑩大樣本病理切片可以最終明確結節良惡性及腫瘤轉移灶。
甲狀腺癌並非都需要手術治療,高危人群和中青年女性需定期篩查
許京鋒指出,甲狀腺癌的致死率很低,90%是可以治愈的。甲狀腺癌可分為四大類型:乳頭狀癌、濾泡狀腺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頭兩種癌屬於分化型甲狀腺腫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後較好。一旦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是唯一治愈機會,早期治療後對身體的傷害也最小。
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許京鋒介紹,以下情況可以考慮手術切除:1.高度懷疑是甲狀腺腫瘤或進行穿刺活檢後,已經確認是甲狀腺腫瘤的;2.結節長得太大,直徑達到5cm~6cm,已經壓迫到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等器官組織,即使是良性結節,也需要手術切掉。3.有些患者長了結節後,過分緊張和焦慮,影響了正常生活,也可以考慮手術。因為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可能促進病情向不良方向發展。
並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做手術。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儘快做手術呢?周曉紅指出,不同患者要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既不能因“恐癌”就要“一切了之”,也不能覺得不疼不癢就置之不理。
目前,甲狀腺癌中上升最快的是微小甲狀腺乳頭癌,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是這種類型。對於此類微小癌來説,先分出“高危”“低危”至關重要。如果患者的結節單側多發或是雙側多發,並有家族史和放射線接觸史,一般建議全部切除甲狀腺。如果患者的結節小于1釐米,腺內型無周圍侵犯,且無淋巴結轉移,惡性程度不高,也沒有家族史和頸部射線照射史,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嚴密隨訪,一旦出現不良跡象時再手術,也可避免復發造成二次手術傷害。介於二者之間的患者,例如存在或潛在周圍侵犯可能等危險因素徵象的微小癌患者,可行一側腺葉和峽葉切除,同時加中央區淋巴結清除。
劉海霞指出,目前治療甲狀腺癌,除了外科手術之外,還提倡同位素治療、內分泌治療以及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多學科綜合治療。
奈米技術可應用於甲狀腺癌手術治療。目前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仍是外科手術。但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時很容易誤切甲狀旁腺,導致患者術後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出現低鈣抽搐等嚴重並發癥,極大降低患者的生存品質。國內有報道顯示,甲狀腺全切術及次全切術後,因甲狀旁腺受損導致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發生率為2%~33%。
周曉紅介紹,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奈米碳在有效保護甲狀旁腺方面表現出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外科醫生的關注,並被廣泛運用到甲狀腺癌根治手術中。術中或術前24小時在甲狀腺組織內注射奈米碳,奈米碳可充分黑染甲狀腺及周圍淋巴結,而不會使甲狀旁腺黑染。這樣在術中就可鑒別出甲狀旁腺組織,使其得以保護。
甲狀腺癌治療應避免三個誤區。誤區一:相信藥物能夠完全治好甲狀腺腫瘤。目前尚無某一種或某一類藥能夠治愈甲狀腺腫瘤,盲從非專業醫生的勸告或迷信某些所謂“特效良方”去進行藥物治療,只會無功而返,甚至造成病情延誤。
誤區二:諱疾忌醫,害怕手術。外科治療甲狀腺腫瘤的手術,經過多年的研究與發展,其操作規範,痛苦輕微,療效極佳,完全可以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心理。
誤區三:認為甲狀腺癌是惡性疾病,不能被治愈。許京鋒説,除了臨床罕見、多發生於老年人的甲狀腺未分化癌療效較差外,其他預後都不錯。乳頭狀癌最常見,約佔甲狀腺癌總數的75%,多見於中青年女性,病情發展緩慢,治療後其20年生存率可高達75%以上,即使出現遠處轉移,也可長期帶瘤生存。濾泡狀癌和髓樣癌,患者若在病情早期及時接受治療,其治愈率也可高達70%以上。
因此,建議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進行篩查,及早發現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是彩超,對人體無創傷、可反覆檢查。由於甲狀腺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如果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並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同時出現聲音嘶啞、吞咽障礙、呼吸困難等症狀,就可能是癌變,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夏仲元説,女性不應該把情緒低落、疲乏無力或疼痛當作生命的正常部分,平時可以學學甲狀腺自查方法:首先學會“看”,照鏡子時,仔細觀察脖子是否變粗;然後“摸”,將手指反扣在甲狀腺部位,用拇指仔細觸摸,咽一口口水,如果此時摸到上下活動的腫塊,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發現有結節後要定期跟蹤,查驗其是良性還是惡性。要少接觸輻射大物品,每年至少1次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