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眼病早診率大幅提高
發佈時間: 2016-04-06 09:51:17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溫州醫科大學呂帆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歷時15年,利用眼科醫學與光學工程學科交叉的團隊優勢,從常見的臨床功能性眼病入手,開展眼成像方面的技術創新,有效提高了臨床診治過程中的早期診斷和安全監控水準,相關科研成果已在全國20多傢具有影響力的眼科醫院或者綜合性醫院的眼科應用,10萬多名患者因此受益。這項名為“功能性眼病預警機制研發”的研究,近日獲得2015年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功能性眼病是導致視覺功能障礙和視力殘疾的一大疾病,主要包括幹眼、視頻終端綜合徵、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等。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功能性眼病是減少視力致殘致盲、提高生活品質的關鍵。
呂帆團隊圍繞淚膜、角膜、晶狀體等眼睛的主要結構,開展了系列研究,創建了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系統為主要影像學手段的幹眼早期診斷評估體系,在國際上率先建立無接觸、快速、定量且簡單的幹眼診斷方法,解決了傳統方法定性、侵入性、繁瑣等問題,不僅使幹眼的早期檢出率提高了20%~30%,同時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團隊首次建立角膜接觸鏡驗配安全體系和近視屈光手術安全監控評價體系,將戴隱形眼鏡引發的並發癥從1%降至0.1%以下。團隊還開展了老化和白內障術後復發機理研究,闡明瞭“閱讀與近視發生”的調控機制,證明了角膜塑形(OK鏡)等干預近視有效及其干預機理,為未來臨床近視防控提供了重要線索。
專家表示,相關研究成果顯著提高了人眼精細結構和病變的測繪能力,利用創新技術平臺建立的診斷指標和安全評估體系,極大地提高了功能性眼病的早期診斷準確率以及診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