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腎病

小寶寶,用藥不當更易“傷腎”

發佈時間: 2016-03-11 09:04:50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慢性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就是尿毒症,只能依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換腎)來維持生命,給病患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許多成年腎臟病實際上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的,因此,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提醒:小寶寶,用藥不當更易“傷腎”而不易察覺。

  案例:出生20天小寶寶患急性腎衰竭

  前不久,一名出生僅20天的小BB被緊急送到省人民醫院兒科搶救,請腎內科會診協助救治,這名小寶寶最初是發燒、呼吸道感染,因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控制、進展至重度肺炎,嚴重的感染及不正規的用藥(如消炎藥、退燒藥物等),導致小寶寶出現藥物性腎損害引起急性腎衰竭、無尿,同時併發肝衰竭等嚴重並發癥,病情非常危重,需要進行血液透析及血漿置換治療(人工肝)。“類似發燒、感染後使用了腎毒性的藥物,而引致小兒急性腎衰的病例,在兒科不時可以遇到”,史偉説。

  早産兒低體重兒易“受傷”需終身隨訪

  史偉介紹,每年在省人民醫院腎內科求治的小兒腎病者近300例,其中就有不少因各種用藥使用不當或用藥過量而“傷腎”的病例。感冒、發燒、拉肚子是嬰幼兒常見病,寶寶如果拉肚子厲害,家長要及時將其送院補液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

  此外,不少家長喜歡在小孩生病時自己用藥,比如抗生素自購自用也較普遍,殊不知小兒腎臟的發育還不健全,其功能與成人有異,一些腎毒性藥物如果用的時間稍長或量稍大,就有可能造成小兒急性腎功能損傷,在寶寶長大成人後,容易發展為慢性腎臟病。

  “腎臟病的常見症狀是水腫、血尿、蛋白尿、尿泡沫增多並經久不消等,但有大部分腎臟病在起病初期沒有任何表現,有時可能會伴有身體不適,但小兒不舒服時只會哭鬧,不通過化驗檢查無法發現早期腎臟病”。史偉教授提醒家長要尤其警惕早産兒、低體重兒的用藥安全。

  史偉提出,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ICU),有不少早産兒不得不使用許多腎毒性藥物來“保命”,但因為腎臟損傷不易被發現,腎儲備能力弱、腎功能不全,容易引起小兒高血壓,即使存活下來,這類患兒需要終身監測血壓、定期通過血液和尿液檢查隨訪腎臟功能變化;同時,出生時相對低體重的足月嬰兒在未來也是高血、蛋白尿、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家長懂得對早産或者低體重兒進行腎功能及血壓的終身隨訪,腎病就能得到早發現和早治療。

  Tips

  寶寶不宜亂用中藥調理

  史偉教授提醒:小兒中藥養生,需要在專業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能憑經驗隨便給小兒吃清熱降火、退熱消炎的中藥。因為數種中藥煮在一起的湯藥,其成分不明,很難保證沒有有害成分,經常用、用藥時間長,可能蓄積一些毒物排不出而引起腎臟損害,但腎病的特點恰恰是症狀不明顯,在早期甚至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小兒出現眼瞼水腫或血尿、尿泡沫增多等明顯症狀才引起注意時,往往病情較為嚴重,發現時已為時已晚。

  受訪專家/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 史偉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