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農業

農村基層一線代表的建議帶著泥土氣息 ——字字句句, 傳遞農民所需所盼

發佈時間: 2016-03-09 09:43:28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劉振海

  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中,有好幾位是村書記。他們帶著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帶著父老鄉親的囑託來到北京參加會議。從他們接地氣的建議中,人們聞到了泥土的氣息。

  讓農民種糧不吃虧有奔頭

  沛縣胡寨鎮草廟村黨總支書記秦真嶺代表來自農村,自然最關注糧食生産。“以前種糧以産量為主,現在既要産量更要品質,因此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資金投入。”他建議,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禁止焚燒秸稈對土地面層的破壞和對環境的污染,推進秸稈粉碎深耕,培肥地力、活化土壤,每畝能少用80斤化肥。

  現在,有的地方用塑地膜,這種膜埋在土裏兩三百年也不能分解。秦真嶺建議推廣使用生態地膜,解決塑膠地膜對土壤環境的污染。同時,發展綠色農業,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模式,提量增效,提高品質。“科技推廣需要政府補貼,農民因農産品價格低,不願增加生産投入,因此有必要加大補貼力度。”

  他建議,加大對種糧農民補貼力度,種糧50畝以上的享受補貼,推廣良種的享受良種補貼,種植水稻的享受水稻補貼,“按産量、按品質精準補貼”。農産品檢測部門要對種糧大戶進行收前檢測,定産量、定品質。“不合格的糧食,不享受補貼,不許進入糧食市場,只能作為生産飼料的原料,確保糧食食品安全。”

  壯大農村電商“螞蟻雄兵”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網際網路+’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充分説明政府對這方面工作的重視。”沭陽縣廟頭鎮聚賢村黨委書記李生建議,推動“一村一品一店”建設,加快農村電商發展,這不僅符合國家發展大勢,也契合宿遷發展實際。

  近年來,宿遷利用“網際網路+農業”,推進“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做響“一店”、“一店”致富“一片”的新模式,引領農業走生態、高效、特色發展之路,促進網際網路經濟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全市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深度融合,共有農産品網店2.8萬家,“觸網”農産品4600余種;網路創業及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去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60億元,農産品銷售額35億元。

  調研走訪中,李生感受到,要在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網路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推進高速寬頻網路擴面提速降費,利用先進的資訊技術和網路技術改造傳統的農産品流通模式,建設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優化流通機制和過程。

  針對目前多數農村電子商務仍處於家庭作坊式的初級經營階段,缺乏資金來源,抗風險能力弱的現狀,李生建議出臺針對性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商給予擔保貸款及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電商創業的信貸支援,助力其做大做強。此外,國家可實施專項培訓工程,每年在基層免費培訓一批電商專業人才,鼓勵涉農專業大學畢業生和高級人才到基層,為廣大農民提供專業指導,加快培養新一代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主力軍。

  個性化服務滿足養老需求

  “未富先老,養老服務保障水準低、機構不健全,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南京市高淳區武家嘴村黨委書記武繼軍代表介紹,目前,居家養老有些政策和辦法可能不完全適應農村實情,與農民的習慣和需求相脫節。比如,由政府購買的社會機構提供的助餐、助潔、助急、助醫、助浴服務,因農村老人居住分散,服務成本高;農村老人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也不認可這種配餐、送餐的服務方式。

  如何建立符合農村實際,適應農民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武繼軍説,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仍以居家養老為主,農村老人的傳統觀念更是看重親情鄉情,離不開原本的生活圈。地方政府在選擇購買對農村孤獨、失能老人的社會服務時,應靈活採取多種方式,盡可能或優先在老人的親人、鄰居中選擇,不必完全由社會服務機構承擔,為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符合他們的習慣和心願。

  與農村養老配套的老年活動室不健全。他建議,加強農村老年活動中心(室)的建設,完善功能和設施,打造成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政府要安排一定專項資金,支援農村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購置配備必要的文化娛樂設施,如麻將桌、電視機、電腦、書刊等,有條件的地方可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服務,由政府補助。在老人家門口建立的服務場所和適合農村老人需求的服務項目,一定會受到他們的歡迎。(記者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