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不減肥”因為管不住嘴?“吃上癮”也是種病!
發佈時間: 2016-03-08 09:58:37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不需要黑心老闆,也不需要放什麼罌粟殼,也許只要一點糖,或者一點美味的食物,就可能讓你成癮,甚至越吃越胖,越胖越吃?
神經心理學家説,這完全有可能。甚至,這就是現在為何吃貨和胖子都一起增多的原因所在,醫學界稱之為“食物成癮假説”。都説“3月不減肥,老大徒傷悲”。在減肥前,我們或許應該先了解下為何我們那麼想吃。
不給吃糖實驗鼠就自殘給你看
“現在肥胖是個世界性的問題,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和吃得多、動得少有關,但還是存在疑問:為什麼人人都知道胡吃海喝不好,可就是管不住這張嘴呢?”
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教授説,這個疑問不只是醫學專家們關心,更幾乎是每個吃貨、每個減肥者心中共同的疑問。而對於這個問題,醫學界提出了一個假説:食物成癮。
“成癮”這兩個詞聽起來有些恐怖,但“食物成癮”或許遠比我們想得要容易和常見,既沒有什麼黑心老闆,也不需要在食物裏放罌粟殼,有時候只是一點糖,就足夠讓我們沉迷了。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不可信,不妨來看看這項動物實驗。
美國的學者曾經利用大鼠來進行動物實驗。
當給大鼠連續喂了幾日糖後,大鼠們不僅吃了糖就很“嗨”,甚至之後只要看到糖就足夠興奮;相反,如果不給它們繼續吃糖,大鼠們就變得焦慮不堪,到處亂竄,甚至撞墻“自殘”,這種反應和“戒斷反應”非常相似。
而另一批學者更通過神經影像學,掃描了那些特別貪吃的肥胖者的大腦,結果發現大腦的功能和結構改變,竟然和吸食毒品的藥物成癮者有頗多相似。
“其實早在近十年前,美國的40多位專家就在耶魯大學聯合提出了‘食物成癮’的概念,認為那些‘重度吃貨’不僅太能吃、太愛吃,而且不吃東西就會難受和焦躁,這種種表現已經存在一定的病態程度,可以算是一種成癮的表現。而動物實驗和影像學實驗的結果,則證明了這一假説的存在可能。”袁勇貴説。
這兩類美食的“成癮度”最高
據袁勇貴介紹,目前,“食物成癮”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已經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證實。而且“貪吃”不僅會導致體型的“橫向發展”,還會損傷大腦的腦白質。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食物成癮,原因就比較複雜了。有的觀點認為,應該是與當事人自身的基因、代謝、內分泌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遭遇精神創傷可能會增加食物成癮的風險,比如一項針對近5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如果經歷過童年受虐待、至親死於暴力、流産或死胎這樣的痛苦“創傷性事件”,當事人會更容易出現食物成癮的症狀,比如不餓的時候也會頻繁吃東西;甚至還有人親身説法,説自己只要壓力一大,就忍不住想吃,哪怕那會兒一點都不餓。
當然,如果研究更深入點,那麼就要涉及“進食”和“大腦”的關係了。袁勇貴説,國外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給實驗大鼠吃美味高能飲食,那麼就會影響到大腦內的多巴胺效應和獎懲系統。而多巴胺本身是一種分泌後可以讓人心情愉快的物質,獎懲系統則是大腦給予我們獎賞和懲罰的重要區域。當美食真正影響到這一區域後,繼而誘發“食物成癮”也並非不可理解的事情。
袁勇貴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現在研究還發現,並不是所有食物都容易引起這種“成癮”表現,它們主要還是集中在某幾類上。
“最常見的就是甜食,另外,其他含有高濃度甜味劑、精緻碳水化合物比如麵粉、脂肪、鹽和咖啡因的加工食品,都是目前認為比較容易引起成癮表現的食物,這都屬於精製食物範疇。”袁勇貴説,另一類則以腌制食物居多。現在的“腌制食物添加假説”甚至提出,腌制食物在大腦中的作用和阿片類頗為相似,可以産生一種快樂犒賞,從而令人成癮,並反過來逐步影響到其他食物的過度攝入,以及超重、久坐的生活方式,並最終引起肥胖。
袁勇貴説,由於“食物成癮假説”的出現,現在對於肥胖人群,也需要進一步分析其成因。
“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管理仍然是必須的,另外根據不同肥胖者的個體情況,還要安排比如內分泌治療、外科治療等手段。而對於有食物成癮表現的人來説,還應該接受一定的認知行為干預治療,通常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讓當事人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和攝食行為方式,這樣才能降低他們對食物的依賴程度,更容易接受健康的膳食模式,並逐步控制自己的體重。“袁勇貴強調。
壓力大的人最容易“吃上癮”
雖然食物成癮聽起來有些可怕,但也不是人人中招。袁勇貴説,主要還是3類人最容易“吃過頭”,出現成癮的表現。
第一種當然是已經出現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因為這些人的膳食模式本來就不大健康,加上體重依然超標,體內的激素和血糖水準,甚至大腦內的攝食中樞,都可能會影響他們的進食行為,讓“吃上癮”更容易出現。
第二類則是壓力大的人群。那些長期處於慢性應激狀態下的人最容易中招,如果遭遇過一些負面應激事件的人,如果沒有處理好,也可能會出現靠過度進食來緩解壓力和情緒的行為。
第三類則是本身就特別好吃的人。“就算同樣是壓力大,本身就熱愛運動的人會更傾向於靠運動來減壓,而本身就愛吃的人,當然就會投入盡情吃喝的行列了。”袁勇貴説,所以做一個熱愛美食的吃貨本身並沒有什麼,但如果無論喜悅還是悲傷、無論慶祝還是減壓都選擇“吃”,那麼問題就可能來了。
而判斷自己是否“吃上癮”也很簡單。如果即便並不饑餓也有旺盛的食欲,此時進食又會引起焦慮、不安的表現,而且體重超出異常、哪怕想減肥也管不住自己,那麼很可能你已經對食物産生了過度的依賴,需要尋找專業醫生的幫助了。
改善用餐環境也能管理食欲
要控制食欲,除了要有毅力,要有科學的營養觀,必要時還要接受一些專門的心理疏導和訓練外,改變一下用餐環境也是很好的方法哦。
袁勇貴説,其實不同的食物和食具顏色,以及不同的用餐環境,也會對食欲會産生不一樣的影響。
一般來説,紅色、黃色、橙色這樣的暖色調都能刺激食欲,其中最能刺激食欲的應該是橙色和咖啡色。尤其是橙色,因為和許多果實成熟時的顏色相近,而且明快,特別刺激人們的食欲。所以胃口不好的人,可以選擇這類顏色的食具,或者將餐廳佈置成這種風格。而已經胃口太好、急需控制的人,就要有意識避免了。
相反,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藍色是讓人很沒有食欲的顏色。在自然界中的確不存在“純藍”色的果實,而人類的自然食譜中也缺乏藍色的東西,因此藍顏色的東西看起來不像食物,所以人們可能在長久進化過程中,已經自然將“藍色”和“不可食用”掛鉤。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以前自然界缺乏這類食物,所以人們不愛吃,如果某天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藍色食物”也可能會逐漸走俏起來。
但是僅就目前而言,將用餐環境佈置成冷色調,多用藍色,確實能幫助過於膨脹的食欲“冷靜”下來,對於需要控制食欲、調整飲食的吃貨們來説,還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