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名人談健康

葛可佑:新營養學與低碳生活

發佈時間: 2015-12-29 15:19:23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

  營養的定義是機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利用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身體活動需要的過程,這個過程叫營養,顯然,它是食物和人體關係的過程。而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維持機體生長、發育、活動、生殖以及正常代謝所需的物質,我們把它叫營養素。研究人體營養規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學我們叫它營養學,這是我們傳統對營養學的一個定義。

  2005年4月,國際營養科學聯盟的一些專家和營養科學工程的專家在德國吉森,經過討論同意並簽署發表了新營養學工程的定義。這個新營養學的概念説,營養學是研究食品體系,食品、飲品和它們的營養成分和其他的組分,研究它們在人體內以及所有相關生物體、社會和環境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

  2015中國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上,中國營養學會名譽會長葛可佑老師為大家帶來了《新營養學與低碳生活》的主題分享。葛老認為新營養學和傳統的營養學之間的差別在於,傳統的營養學只是説食物和人的關係,新營養學説的是食物、人體、其他生物體、環境、社會之間的關係,新營養學的概念遠遠超過了傳統營養學所研究的範圍,它把和人類相關的自然、社會以及其他生物體相互之間的影響都包括在內了。新營養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全人類的健康,並幫助人類形成、維持、和享受多元化程度,逐漸提高人類居住和自然環境。傳統營養學只研究人和食物的關係,不能保證地球的持續發展,不能保證人類的全面健康,而新營養學則全面考慮了社會、自然的元素。

  之所以提出新營養學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因為這些科學家們看到地球病了。全球變暖,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地震、海嘯、颶風等極端氣侯、地質現象頻發,環境污染嚴重,淡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這些全都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健康。

  一位美國的知名作家Thomas Berry,他説生病的地球上不可能有健康的人類。這次地球大會開工雲也用了這句話,我們的地球得病了,人類難以健康。所以想要健康,得給地球治病。我們的人類文明面臨著災難,馬雲説“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拯救地球;二,毀滅我們的後代。”當然,我們不可能毀滅我們的後代,必須拯救地球。

  要想拯救地球,就得知道地球為什麼病了?其實,地球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溫室氣體。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可知,200年間全球氣候的急劇變化,很大程度是由人為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溫室氣體的釋放量遠高於大自然所能吸收的能量,所以導致地球的溫度在不斷上升。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甲烷的量,它的排放比吸收的速度快了三倍,所以大氣層內的溫室氣體的含量,每一年以2.5%的速度在增長,比過去任何時間都高。

  我們應該怎麼辦?這個地球的問題是大家的問題,不只是我們營養學的問題,但是營養學也需要參與其中,也有責任。國際素食氣侯聯盟的主席理查德提出來,我們感覺到人類和世界萬物的命運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而飲食習慣的改變恰恰能夠避免即將來臨的全球氣侯大災難,讓人們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裡介紹一個概念叫做“碳足跡”,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要産生二氧化碳。每一種事物産生的碳量都是一定的,所謂的“碳足跡”就是我們進行活動時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除了二氧化碳以外,還包括甲烷,這一塊計算起來,我們每天能夠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某件事情需要排放多少的二氧化碳?某個食物需要排放多少的二氧化碳?就是事情和食物的“碳足跡”。

  比如,一包薯片的碳足跡是75克,就是説這包薯片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已經向大氣裏排放了75克的二氧化碳。

  再比如産自荷蘭的一包番茄,它從種植場到市場一共走了六千多裏的路程。從生産、運輸一直到銷售的過程當中,已經排放了5100克的二氧化碳。

  現在有一些發達國家的食品上除了營養標簽以外,還貼上了碳足跡標簽(ARG)。就是讓我們知道,在吃這個食物的時候,要付出多大的自然代價。

  在所有的食物中,肉類是地球變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飼養牲畜約佔到地球上排放二氧化碳的近五分之一,特別是牛、羊等反芻動物可以排出很多的甲烷,它們反芻的時候消化道要排氣,排的氣體主要就是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高30倍。當然,森林的砍伐和其他的活動,也都造成了地球的負擔。

  當我們要生産一公斤肉,要花費多少糧食呢?一公斤牛肉相當於七公斤玉米,一公斤雞肉相當於四公斤的玉米,一斤魚小于兩公斤玉米。所以我們食物當中從高碳到低碳足跡的食物順序是這樣的,牛最高,接下來依次是羊、豬、雞、奶、蛋、魚、豆類、蔬菜、乾果。

  從這樣的排放順序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能吃魚的就不要吃肉,能吃素的就不要吃魚,少吃牛羊肉,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對自然環境很有幫助的。如果我們多吃植物性食物,就會對地球做出更多的貢獻。當然,我們並不是説一定都要吃素,因為從人體營養的角度上,我們的膳食寶塔並不是提倡都吃素,從環境保護的話,吃素的人對地球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即便吃肉,也沒有必要天天吃,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週有兩天不吃肉的話,一年就可以少向環境裏面排放1600多公斤的碳,同時可以多吃雞鴨魚肉,少吃牛羊豬肉,對健康也有好處,對環境也有好處。

  另外,我們在購買食物時盡可能購買當地産的,就像剛才提到的荷蘭番茄,如果在當地買就沒有那麼多的碳足跡,因為它走了那麼遠的路擺放在市場上,所以它的碳足跡很高。所以,我們要購買本地的食物,當季的食物,還有農貿市場上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它的碳足跡比較低。儘量購買天然非加工的食品,買自助包裝的食品,買應時食品,少吃大棚食品,少買瓶裝水,瓶裝水也是很費碳的東西。前一陣有人傳播“我從來不喝自來水,就喝瓶裝水。”覺得自來水不安全,其實這樣的説法沒有依據,北京符合標準飲用的水都可以喝。同時,減少外出用餐,盡可能在家裏用餐,因為家庭烹飪是低耗能方法烹飪。

  除了飲食以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減少碳排放。比如,在家裏用100度電就會排放78.5Kg的碳;開車耗費100升的油,就排放270kg的碳。所以我們儘量通過日常生活中細小的事情,來節約能源,減少排碳,為地球的健康做貢獻。

  我們都不願意毀滅我們的後代,所以我們大家儘量做到以下四點,為地球多做貢獻。

  1、膳食安排方面,要儘量減少碳排放。

  2、日常生活工作,注意細節,節能減排。

  3、計劃活動:排碳量預算。

  4、有條件的可以做自己的碳平衡,比如有一些明星種地、種樹、種草,其實種一畝樹就可以每年抵消幾十千克的碳排放。假設坐一架飛機去一趟廣州,同時種一畝地的樹這就對了,你自己的碳就平衡起來了。當然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有條件的應該這樣去做。

  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讓我們為它的健康獻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