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已實現近30家醫院 今後看病不用往城裏趕
發佈時間: 2015-12-29 09:12:30 |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劉振海
1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院區破土動工。北院區位於昌平區回龍觀鎮1818街區,緊挨京藏高速和地鐵13號線,建築面積14萬餘平方米,共有800張床位。作為昌平區回龍觀西城區定向安置房配套醫院,建成後將滿足周邊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配置門診、急診、醫技科室、住院病房、發熱門診、健康體檢用房、急救中心等。為適應醫院醫療需求的發展,園區還將建設直升機停機坪。
北京市衛計委今年11月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北京周邊地區已初步實現近30家醫院或院區構成的醫療服務帶,總床位29946張,佔全市床位總數的26.35%,其中11家三級醫院在新城或城市居民組團建立分院。
為北京大醫院“減負”,將優勢醫療資源向資源薄弱地區疏解,是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今年主抓的工作之一。在2015首都衛生計生發展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明確表示,北京市計劃削減北京三環路以內醫院床位,引導優勢醫療資源向外環疏解。
削減三環以內醫院床位
嚴控大醫院盲目擴建
北京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醫療機構10265個,其中非公醫療機構佔60%。醫院數量看似不少,但服務人群數量卻十分龐大。去年北京市總診療人次為2.29億人次,出院人次322.1萬人次。
其實,與全國醫療資源向北上廣等大城市聚集,地域分佈不均一樣,北京市內也存在著地區之間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數據顯示,五環內三級醫院佔71%,二甲醫院佔了全市的86.7%。由於城區內土地有限,地價高,很多房地産在向五環以外的地界擴張,但這些新建社區卻缺乏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以往,大醫院通過不斷原地擴建和增加床位來應對就診高峰,但近幾年,北京市衛計委已經在有意識地引導優勢醫療資源向外延伸。今年9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曾表示,北京市計劃削減北京三環路以內醫院床位。他要對一些提出希望改擴建和增加床位的醫院院長們説聲抱歉,不能再批了。
對於五環以外新建的社區來説,大醫院開到家門口,無疑是一件期盼已久的好事。
引導優勢醫療資源外延
構建近30個醫療服務帶
9月14日,北京市衛計委曾發佈《進一步做好醫療機構審批和醫療床位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北京市五環以內,將禁止新建綜合性的醫療機構,並嚴禁現有醫療機構未經審批擅自增加床位。
這無疑凸顯出了北京市衛計委疏解醫療資源的決心。
方來英明確表示,北京將落實醫療資源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預計未來將降低三環路以內醫療機構床位數和診療人次,緩解城市核心區就醫和交通壓力。相反,五環路周邊及以外地區則會增加床位數和診療人次,改善該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薄弱問題,同時減少患者向城市核心區的流動。
城市核心區內減掉的病床,將被調整到北京的新建居民區,包括社會資本新辦的綜合醫療機構在內。
據北京市衛計委統計,目前北京周邊初步實現33家醫院或院區構成的醫療服務帶,這其中,有些醫院已經建成,有的醫院則還在規劃中。記者發現,這其中有大醫院在外環區域設立的分院,也有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辦醫建立的新醫院,還有社會資本獨立辦醫的醫院,既有綜合性醫院,也有專科醫院。
家住舊宮的史女士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從亦莊有了同仁醫院南院區和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後,她們一家基本就去那看病了,主要是不願意再帶著孩子去兒童醫院或兒研所擠人堆。儘管愛育華掛號費100元-300元不等,目前還沒有接通醫保,但史女士認為,就醫環境不錯,也有首爾所來的專家,患兒少也不容易交叉感染,多花不了多少錢。
此外,北京已經調整了醫療資源功能佈局,對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重新進行功能定位。在轉診方面,北京各大醫院強化了預約掛號和預約轉診等服務,並建立多個區域醫聯體和學科醫聯體。
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在12月總結彙報時就明確表示,由於實施了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及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兒童醫院門診總量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門診結構發生了變化,疑難雜症患者增加,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減少;門診大廳高峰人流量明顯減少,醫療秩序得到了明顯改善;幫助患者家長改變了就診觀念;同時,為疏解北京核心區交通壓力也貢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