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糖尿病

生活干預可阻止糖尿病前期繼續發展

發佈時間: 2015-12-08 11:20:19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生活干預可阻止糖尿病前期繼續發展

  “凡治消癉、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膏梁之疾”、“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逆,轉為消渴”。

  這是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上關於糖尿病的記載,消渴,也就是現在所説的糖尿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內分泌科首席專家肖海鵬感嘆到:我們智慧的先人是世界上最早意識到糖尿病與飲食、運動密切相關的,如今中國卻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糖尿病人3.82億,中國就佔了1/3(約1.14億),中國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則高達1.4億。

  在第9個“聯合國糖尿病日”期間,肖海鵬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談到,國際最新研究再次印證飲食、運動對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對於有可能發展為糖尿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嚴格的飲食、運動等多方面生活方式干預,不需要藥物,也能阻止其發展成為“糖友”。

  半數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來自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權威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87億糖尿病患者,這意味著每12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糖尿病患者;每7秒就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77%的糖尿病患者來自低、中等收入國家,預計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增長55%,達到5.92億……

  根據我們國內的流調數據可知,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有1億多糖尿病患者,佔全球糖尿病總人數的1/3,同時,這些糖尿病患者病情普遍控制較差,72%的患者合併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達標率僅10%左右,80%的人死於心腦血管並發癥。

  更令人擔憂的是,約一半的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已患病。日前有媒體報道,一位寧波小夥每天狂喝20瓶碳酸飲料,因糖尿病嚴重並發癥酮症酸中毒而死亡,事後醫生介紹,根據小夥子有糖尿病家族史、長期喝碳酸飲料等不良習慣推測,他生前很可能已經患上糖尿病,但因為年輕沒引起自己和家人的重視。

  以上諸多數據告訴我們,糖尿病的危害廣泛存在,肖海鵬教授説:“我們正面臨一場全民持久戰”。

  防控糖尿病重要的是“管住嘴”

  糖尿病治療方法,常規有飲食運動療法以及口服藥、注射胰島素等,肖海鵬教授還介紹了一些國際上新的治療理念和方法。

  糖尿病防控強調“管住嘴、邁開腿”,肖海鵬認為控制飲食比運動更關鍵、更重要,為什麼這麼説?有人堅持運動體重依然減不下來,就是因為胃口太好沒能“管住嘴”。新的治療方法也是從減肥上下功夫。

  肖海鵬教授介紹,“注射GLP-1,這是一種既能降血糖又能減體重的藥物減肥針,適合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它是一種腸促胰島素類似物,不僅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抑制食欲,讓胃腸産生飽脹感、減體重,一般能減少5%-7%的體重,還不會造成低血糖,對血脂、血壓也有改善。”市面上的GLP-1有多種劑型,有的需要每日注射一次,有的只需要每週或每月注射一次。

  肖海鵬教授還談到減重手術,這種手術適合體重指數嚴重超標(體重指數(BMI)>35)的2型糖尿病人,主要有縮胃手術和胃旁路術。其中縮胃手術就是把胃縫窄,減少胃體積,減少進食量;胃旁路術就是將小腸的前段曠置,後段直接接在上部胃的下方。此手術可減少攝入和吸收,從而達到減肥及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生活方式干預效果堪比藥物

  肥胖是糖尿病患者最突出的特徵,當年楊貴妃就是一位典型病患,肖海鵬教授引用《黃帝內經》説,肥胖很多時候是吃出來的,攝入的肥美食物過多,導致人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加重,最後出現了消渴病變。

  “隨著社會發展,老齡化、城鎮化加劇,現代人工作壓力增大,運動鍛鍊的機會減少;同時由於生活水準提高,攝入大量高熱量食物,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肖海鵬教授指出,“邁開腿”、“管住嘴”是糖尿病防控的兩個重要準則。這一點在糖尿病前期顯得尤為重要。

  糖尿病前期分為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減低。如果未經治療,這些人群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高,一不小心就步入糖尿病大軍,終身與糖尿病共存。

  所幸的是,糖尿病前期可以通過干預治療達到延緩發病甚至逆轉的效果。肖海鵬介紹,2014年第74屆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ADA2014)揭曉了一項長達15年的糖尿病預防項目轉歸研究(DPPOS)隨訪結果顯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和二甲雙胍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與安慰劑組相比,二甲雙胍組的總體糖尿病發病率降低了18%,而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降低了27%。強化生活干預還能有效減少女性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癥(如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的發生,而且未進展為糖尿病的患者的微血管並發癥發病率下降28%。這再次證明了預防治療的重要意義。

  【名醫檔案】

  肖海鵬,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內分泌學科帶頭人、二級教授,中山大學首屆名醫。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美國內分泌學會繼續教育委員會(CME)委員,美國甲狀腺學會委員。

  【專長】

  從事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近30年,尤其專注于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的研究與診治。首次在國際權威的內分泌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JCEM)》報道了介入栓塞治療難治性甲亢的創新性系列研究,並曾成功地為美國和英國難治性甲亢患者實施了這一治療。新近又再次在JCEM上首次報道了學術論文——《血清MicroRNA作為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的分子標記的研究》。在糖尿病方面,積極開展基因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研究及表觀遺傳學與胰島β細胞功能關係的系列研究。

  ■相關連結

  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兩大策略

  1.控制總量、營養均衡

  “病從口入”的觀念讓很多患者因此容易陷入忌口矯枉過正的誤區。“糖尿病患者不是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都可以吃,但注意了解食物的熱量、升糖指數等等”,肖海鵬教授認為,進行飲食干預要注重總攝入量的控制,保證均衡飲食。比如西瓜、哈密瓜、葡萄等升糖指數較高,儘量少吃;櫻桃、番石榴、柚子、芹菜、冬瓜等對血糖影響較小,適合多吃。

  同時,要學會尋找替代物,可將食用的精細食物替換為粗纖維的食物,粥、糯米雞、腸粉、煉奶包等等都屬於精細食物。當然不是説這些食物含糖高,就完全不能吃,只是少吃。如果糧食吃不夠或不吃,只單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作為機體能量之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脂異常而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所以説,“管住嘴”,均衡飲食是關鍵之關鍵。

  2.堅持鍛鍊

  “我曾有一位患者,40多歲,糖尿病早期,身高1.6米,體重170斤,通過堅持運動鍛鍊,每天走5-10公里,後來體重下降到130斤,血糖也恢復到正常水準,至今他都保持著不用藥血糖依然正常的狀況。”肖海鵬教授介紹,持續、合理的運動,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患者在進行運動鍛鍊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年齡較大、體質較差的病人宜進行運動強度小的運動方式如散步;身體條件較好、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則可以採用運動強度中等偏高的運動如健身跑、慢跑;糖尿病患者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