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艾高危人群 “三早”尤為重要?
發佈時間: 2015-12-04 10:43:2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任編輯: 劉振海
從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15年艾滋病防治大會”披露資訊顯示,我國新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發病人數較上年增加14.8%,其中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感染率較高,青年學生、老年人群感染人數上升速度較快。專家表示,高危人群的自主檢測及就醫是目前控制艾滋病傳播的有效舉措。那麼,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普通人群又該怎樣預防和治療艾滋病呢?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為讀者解惑。
艾滋病危害嚴重
但傳播途徑有限
艾滋病(AIDS)是由於人體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後,重要免疫細胞CD4+T淋巴細胞逐漸減少,機體喪失基本免疫功能,進而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的一類嚴重傳染性疾病。HIV感染人體後選擇性吸附於靶細胞的CD4受體上,在輔助受體幫助下進入CD4+T淋巴細胞,並在其中大量複製,而後釋放到細胞外又感染新的CD4+T淋巴細胞,最終導致機體CD4+T淋巴細胞數量及功能嚴重破壞,各種機會感染和腫瘤頻發,比如肺結核、肺孢子菌肺炎、細菌性肺炎、巨細胞病毒視網膜脈絡膜炎、弓形蟲腦病、真菌感染、淋巴瘤以及卡波西肉瘤等。其中,肺結核是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姜天俊説:HIV主要存在於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和乳汁中。人體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感染HIV:性傳播(包括同性、異性和雙性性傳播)、血液及血製品(包括共用針具靜脈吸毒和介入性醫療操作等)和母嬰傳播。目前在我國,性傳播是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性傳播為主要途徑
高危人群須警惕
提到艾滋病傳播,大多數人都知道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這三種途徑。對此,姜天俊告訴筆者,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國發現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後來國家嚴控血液及血液製品使用,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血液傳播艾滋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性傳播的比例開始逐漸上升。
姜天俊指出,根據權威部門最新發佈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達到57.5萬例,死亡17.7萬例。尤其需要警惕的有兩點:一是性途徑傳播突出,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調查顯示,性途徑傳播艾滋病已經佔到3/4以上,部分地區達到90%左右。二是青年人感染突出。近年來,我國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增長較快,2015年1-10月份共報告2662例學生感染者和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8%。扣除檢測增加的因素,2011年到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凈增長率達3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65%的學生感染發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
潛伏期長防控難
早發現才能早治愈
據姜天俊介紹,艾滋病是一個潛伏期很長的疾病,潛伏期大概為2-10年,艾滋病患者前期沒有任何症狀,也就是説被傳染的艾滋病患者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是在這2-10年中艾滋病患者是帶有傳染性的。
姜天俊表示:“目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已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必須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夠體現明顯效果,延長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因此艾滋病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的“三早”策略尤為重要。”對於艾滋病的預防,姜主任提醒:堅持潔身自愛,切斷傳播途徑是當前最有效的途徑。艾滋病的傳播方式非常有限,正常人可通過以下措施來預防HIV感染:第一,樹立健康的性觀念,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性行為;第二,不吸毒,不共用針具;第三,普及無償獻血,對獻血員進行HIV篩查;第四,控制母嬰傳播;第五,對HIV/AIDS患者的配偶、性接觸者,與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靜脈藥物依賴者以及HIV/AIDS患者所生的子女,進行醫學檢查和HIV的檢測。有過高危行為的人一定要及時到定點機構做血液檢測,以預防艾滋病的發生,這也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一致推薦的艾滋病防控方法。
連結
艾滋病的最新診療進展
艾滋病毒的抗體檢測、病毒檢測及T細胞亞群檢測是艾滋病診斷和治療必需的三項最重要檢查。目前,在我國一線城市,艾滋病的確診實驗已經達到了“快速、準確”的目標要求,但二三線城市還無法實現。目前艾滋病病毒和T細胞亞群的檢測費用仍然較高,需要不斷優化流程,降低成本,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治療方面,2004年以來,我國為所有艾滋病患者免費提供抗病毒藥物,四類12個品種的抗艾滋病病毒用藥正在臨床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病死率明顯下降。艾滋病已經從一種人人談艾色變的“超級疾病”,變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近年來,隨著醫藥研發的不斷發展,新型抗艾滋病藥物不斷上市,為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比如,新近上市的整合酶鏈轉移抑製劑和新蛋白酶抑製劑等藥物具有強力的抗 HIV-1活性,同時不良反應也較少。另外,許多合劑也逐漸上市,美國FD最近批准吉利德公司上市了一種新藥,由4種抗HIV病毒的藥物組成,以減少服藥藥片數、提高治療依從性。這些藥物的出現可幫助優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方案,減少耐藥的發生,由此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後。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何時開始抗病毒治療才能使艾滋病患者獲益最大。隨著大量臨床試驗結果的公佈,人們發現早期抗病毒治療對患者更為有利。2015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版的艾滋病抗病毒指南指出,所有艾滋病患者均應儘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不論其 CD4+T淋巴細胞計數高還是低。然而,有一部分艾滋病患者經過治療,體內HIV病毒載量檢測不到,但仍不能恢復機體CD4+T淋巴細胞的數量及免疫功能,即免疫重建失敗。這部分患者是當前艾滋病患者治療的難點。
總之,隨著醫藥技術的不斷進展,艾滋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下降。然而,目前尚無治愈艾滋病的藥物,艾滋病仍是世界公共衛生難題。近些年來,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我國艾滋病的防治初見成效。但在重點地區、 重點人群中,各項防治措施仍需繼續加強,從而最大限度地早發現及治療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減少艾滋病在我國的流行,降低我國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