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涮火鍋當心食管癌 過燙食物易破壞黏膜屏障
發佈時間: 2015-12-01 14:47:14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腫瘤防治
廣州終於有了秋冬的感覺,麻辣燙、火鍋美食店人氣陡增,趁熱吃,夾著一塊熱氣騰騰的食物就急吼吼地往嘴裏送,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熱氣騰騰的美味真是一種享受……
在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光動力治療中心主任李黎波教授看來,即便是天寒地凍時,“趁熱吃”也不是個好習慣,長期如此,就有可能引發食道癌。
病從口入,飲食習慣需注意
37歲的田女士過分“迷戀”火鍋,一天三頓“涮”著吃,不僅愛辣鍋,更愛喝熱湯,即使燙嘴也硬吞咽入喉,結果導致吞咽不暢,喉嚨總感覺有堵塞、哽噎感,吃熱、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時痛感明顯加重,去醫院一查被確診為中晚期食道癌。
專家表示,田女士患上此症很可能與長期食用燙食、無辣不歡有關。
據李黎波教授介紹,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尤以廣東潮汕地區和河南林縣居多,全國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在潮汕地區,煎炸美味數不勝數,剛從油鍋出來的食物熱氣還未散盡,便送入口中;香味濃郁的粘稠熱粥,也以同樣速度盡享美味。更有潮汕地區的根深蒂固的功夫茶文化,功夫茶的水是越熱越好,且剛剛從好的燙茶越早入口就越香,甚至有的人煙酒不斷,養成吸煙酗酒及喝燙茶的不良習慣。殊不知,長時間進食過熱、過快,長期飲用燙茶、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大量的吸煙酗酒等因素,導致食管粘膜不斷的燙傷,修復,再燙傷,再修復,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中就可能誘發食管癌。
過燙食物破壞黏膜屏障
眾多研究顯示,進食過燙食物會增加口腔、食道以及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幾率。不論是口腔還是胃腸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內壁,它都由黏膜組成,十分嬌嫩,其正常耐受的溫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熱刺激,就容易發生損傷,更可能燙傷。
黏膜初次“受傷”時表現為水腫、充血,甚至黏膜下的組織發生改變,而經常吃火鍋、麻辣燙等刺激性食物,會週而复始地損傷黏膜,且往往是黏膜尚未修復,就又遭重創。
長期反覆刺激,人體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壞,會使得水腫的黏膜發生異形性改變、不典型增生,最終導致癌變。
吞咽有困難可能是惡兆
李黎波介紹,食管癌典型的症狀為進行性吞咽困難。早期食道癌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有咽不下、阻力的感覺,需要用力或用水沖下;有些患者在吞幹飯或饅頭時,有哽噎感或停滯在胸骨後的感覺,但稍等片刻即可自行消失,因此早期這種病很容易被忽視。繼而吞咽半流質食物時也感覺困難,而到了晚期,癌組織堵塞管腔,這時連咽口水都很困難,人也會因營養不良而消瘦、無力。
正因為食管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就診時往往已是中晚期,所以治療較為困難。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是獲得治療機會的關鍵所在。長期大量抽煙、飲酒以及有前面提到的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如果出現進食異常的感覺,應及時進行相應的檢查。
飲食需均衡,微量元素至關重要
曾有調查顯示,最新研究證實食管癌高發地區比如河南林縣當地的飲用水中的鉬、銅、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偏低,或與疾病的發生相關。因此,日常飲食中除了要避免致癌物質以外,應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以及粗糧,以保證這些微量元素的均衡攝入。
患癌是遺傳?專家建議從健康飲食做起。李黎波教授解釋到,食管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區連續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屢見不鮮,但尚醫學證據證明食管癌存在遺傳,得病或與家庭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俗話説:“病從口入”,也不是沒有道理。李黎波教授建議,飲食上應該做到“健康的吃,合理的吃”,不要因為吃使得自己的食道不舒服,若出現不適,應及早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切莫因小失大。40歲以上的人應該每年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查體,治療癌症應從預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