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助中醫藥走向國際化
發佈時間: 2015-11-27 15:13:08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劉振海
對話現場 新華網 楊壟攝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宮曉倩)近日,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辦的首屆“中醫國際化的論壇”在京舉辦。會上圍繞“如何助力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進行了對話探討。與會嘉賓均表示,各國文化雖然有差異,但是通過人文交流,求同存異來了解合作,可以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化。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下,作為國家之間人文交流的重要部分,醫療、醫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中國前駐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大使吳思科表示,“天時、地利、人和”有利開展對外醫療合作。
他解釋道,國家強則中醫興,“天時”是指國家的發展和“一帶一路”的發展;“地利”是指通過“一帶一路”把各國結合起來;“人和”是指人們之間相互了解、相互認知,實現共用、共建、共同發展,“雖然各國文化會有差異,但是通過文化傳播、知識科普,是可以把其中的困難化解掉的”。
“除了國家的發展壯大,中醫藥還需要‘走出去’及‘請進來’。”中國前駐幾內亞、喀麥隆、模里西斯大使許孟水認為,中醫藥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對此,他表示,相比于歐美等國家,亞、非、拉國家更容易接受中醫藥,特別是非洲。“另外,非洲的一些傳統醫藥,對我們來説也是非常有用的。”許孟水指出,我們不要籠統的講中醫走出去,要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將“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才能將我們的中醫藥發揚光大,進而發展到國際化。在走進西方的市場方面,中醫藥應如何消除障礙?
中國前駐加拿大大使梅平指出,中醫藥在歐美國家遇到政策和基礎壁壘,要真正打入到主流市場非常困難。“我們要充分利用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來推進中醫藥在這些國家得到認知、認可,進而進入主流的醫藥市場”。
據了解,中國目前在海外的華僑和華人初步估計有6000多萬人,華人開的診所上萬家。
梅平建議,第一,國務院僑辦可派醫療義診團到國外進行義診。無論是推拿還是針灸,中醫有自己的特點,讓國外患者親身感受,來擴大中醫藥的影響力;第二,在國內舉辦中醫藥的培訓班,把國外對中醫藥有興趣的,或者已經在國外開診所的人邀請過來,進行人才培訓;第三,促進國外華人診所、醫院和國內的醫院交流與合作。
“充分依靠廣大華人、華僑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一步步走下去,我們中醫藥就會逐步打開國外的市場。”梅平強調。
除此之外,中國前駐德國漢堡首任總領事、奧地利大使王延義還建議,在歐洲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化,要做好我國國內的功課,做好頂層設計。要嚴格制定中醫藥,包括各種藥材品質標準,並且要重視藥材和藥品的商標註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另外還需要準備一些能夠為廣大群眾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材料和讀本,向歐洲傳播知識,做好普及工作。
“隨著“一帶一路”的開展,在醫療方面,我們可以與更多的國家合作共贏。中醫本身是以仁愛之心做救死扶傷的事情,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崇高、偉大的。”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副會長黃桂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