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癌症

肝癌早期無症狀 右上腹疼痛要小心

發佈時間: 2015-11-26 14:17:31   |  來源: 重慶晨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早期肝癌多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的增大可能出現下列症狀:右上腹疼痛(最常見),乏力,腹脹,一般餐後腹脹明顯,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或者消瘦,不能吃油膩食物,食欲減退,下肢水腫或者腹水,眼睛或者皮膚發黃,皮膚瘙癢。

  今天,我詳細講解一下原發性、繼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希望廣大市民朋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臨床表現> 原發性肝癌 腹脹、乏力、消瘦、肝區疼痛

  臨床表現>

  原發性肝癌

  腹脹、乏力、消瘦、肝區疼痛

  1.症狀早期肝癌常症狀無特異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狀則較多,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肝區疼痛、腹脹、乏力、消瘦,進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塊等;部分患者有低熱、黃疸、腹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後出現急腹症表現等。也有症狀不明顯或僅表現為轉移灶的症狀。

  2.早期肝癌常無明顯陽性體徵或僅類似肝硬化體徵。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腹水等體徵。此外,合併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腫等。發生肝外轉移時可出現各轉移部位相應的體徵。

  3.常見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腎衰竭等並發癥。

  繼發性肝癌

  上腹或肝區悶脹不適或隱痛

  1.原發腫瘤的臨床表現 主要見於無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臟轉移尚屬早期,未出現相應症狀,而原發腫瘤症狀明顯多屬中晚期。此類患者的繼發性肝癌多在原發治療的檢查、隨訪中發現。

  2.繼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 患者多主訴上腹或肝區悶脹不適或隱痛,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出現乏力、食欲差、消瘦或發熱等。體檢時在中上腹部可捫及腫大的肝臟,或質地堅硬有觸痛的硬結節,晚期患者可出現貧血、黃疸和腹水等。此類患者的臨床表現類似于原發性肝癌,但一般發展相對緩慢,程度也相對較輕,多在做肝臟各種檢查時疑及轉移可能,進一步檢查或在手術探查時發現原發腫瘤。部分患者經多種檢查無法找到原發癌灶。

  3、既有原發腫瘤,也有繼發性肝癌的臨床表現 主要見於原發腫瘤及肝臟轉移癌均已非早期,患者除肝臟的類似于原發性肝癌的症狀、體徵外,同時有原發腫瘤引起的臨床表現,如結、直腸癌肝轉移時可同時伴有排便習慣、糞便性狀的改變以及便血等。

  診斷>

  確診肝癌可採用穿刺

  肝癌的診斷,需明確其是原發性肝癌,還是繼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的診斷:

  1.肝癌血清標誌物檢測,分為以下兩種。

  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對診斷本病有相對的特異性。放射免疫法測定持續血清AFP點400μg/L,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等,即可考慮肝癌的診斷。臨床上約30%的肝癌患者AFP為陰性。如同時檢測AFP異質體,可使陽性率明顯提高。

  血液酶學及其他腫瘤標誌物檢查。肝癌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轉肽酶及其同功酶、異常凝血酶原、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同功酶可高於正常。但缺乏特異性。

  2.影像學檢查,分為以下五種。

  超聲檢查,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有無癌栓,其診斷符合率可達90%。

  CT檢查具有較高的解析度,對肝癌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可檢出直徑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

  MRI檢查,診斷價值與CT相倣,對良、惡性肝內佔位病變,特別與血管瘤的鑒別優於CT。

  選擇性腹腔動脈或肝動脈造影檢查,對血管豐富的癌腫,其解析度低限約1cm,對<2.0cm的小肝癌其陽性率可達90%。

  肝穿刺行針吸細胞學檢查,在B型超聲導引下行細針穿刺,如果發現癌細胞,可以確診肝癌。值得一談的是,懷疑肝癌,要做肝臟穿刺活檢,可能會導致患者疼痛、感染、出血、種植轉移。需要説的是種植轉移,也就是在穿刺過程中腫瘤細胞可能會粘附在穿刺針的外表或者順著穿刺針的通道種植轉移到其他部位,發生的風險報道不一,大約在1-3%。

  繼發性肝癌的診斷:

  大多數繼發性肝癌患者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範圍內,但少數來自胃、食管、胰腺及卵巢的肝轉移癌則可有AFP的升高。有症狀者多伴有ALP、GGT升高。癌胚抗原CEA升高有助於肝轉移癌的診斷,結直腸癌肝轉移時CEA陽性率高達60%~70%。選擇性肝血管造影可發現直徑1cm的病灶。選擇性腹腔或肝動脈造影多顯示為少血管型腫瘤;CT表現為混合不勻等密度或低密度佔位,典型的呈現“牛眼”徵;MRI檢查肝轉移癌常顯示信號強度均勻、邊清、多發,少數有“靶”徵或“亮環”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