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養生雜談

四季養生:初秋養生的三個提醒

發佈時間: 2015-09-08 17:27:46   |  來源: 甘肅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初秋時節”一般是指陽曆8月中旬至10月初的一個多月。這一時節的最大特點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的炎熱,而早晚卻涼爽許多。宋朝詩人劉武子的“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就生動刻畫了初秋早晨清新爽涼的境況。這一時段是從夏天到深秋(初冬)的過渡階段,順應初秋氣候特點的保健養生方法很多,記住下面三個提醒,肯定有益於身體健康。

  初秋不妨“薄衣禦寒”

  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導“薄衣禦寒”養生法,明確指出“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此句中的“秋”,應該是指初秋。實踐證明,這種主張“秋凍”的方法,既順應了自然氣候(包括居室氣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預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這也就是古人説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初秋時節,要正確領悟和操作“薄衣禦寒”,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把自己穿得嚴嚴實實;而應該盡可能地晚一點增衣,能穿短袖襯衫,儘量不要穿長袖;能穿單衣,儘量不加外套。民諺“二八月,亂穿衣”,説的是春秋季人們的穿衣感受,真要從保健意義上説,應該是“二月宜多穿衣,八月宜少穿衣”。

  初秋要預防感冒

  凡事都應該有個限度,“薄衣禦寒”也不能過頭。一方面,初秋時節的早晚,以及受颱風、降雨等天氣影響的白天,室外的涼意也是很明顯的,人們(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外出時,衣著不能過薄、過露;另一方面,因大意而受涼(如長時間睡或坐在涼地面上),或是突然受涼(如在冷空氣來臨時還穿得很少,或是夜眠不蓋被巾),並不屬於“薄衣禦寒”養生之道的範疇。事實上,不冷不熱的秋天,恰恰是人體健康的“多事之秋”,許多疾病都容易在秋天被誘發或加重。最典型的,最多發的,當屬秋季感冒了。

  預防秋季感冒,除了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密切關注溫度變化外,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夜晚入睡時,一定要蓋上大毛巾或被子。如果剛睡時覺得有些熱,可以把這些床上用品折疊好放在一邊;當秋夜涼氣襲來時,只要輕輕一拉,即可避免受涼。另外,在感冒流行季節,可用食醋熏蒸房間,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如板藍根、大青葉等,對預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

  初秋請登高鍛鍊

  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或多或少都影響了人們體育鍛鍊的熱情。初秋開始,該是加強體育鍛鍊的時候了,其中的登高鍛鍊,健身效果非常明顯。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間的爬山運動(城市居民的爬樓梯其實也是一種登高)。作為一種體育鍛鍊,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氣量、肺活量增加,血液迴圈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

  我國秋季多半受高氣壓天氣系統控制,雖然氣壓隨著高度的上升而遞減,但因為地面氣壓基數較高,所以登高時氣壓的降低一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包括那些對低氣壓敏感的病症)。相反,隨著高度在一定範圍內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秋日登高的溫度變化對人體健康本身是有益處的: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當然,對年老體弱者,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産生不測。

  作者: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