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疾病預防

白露養生 預防秋燥正合時

發佈時間: 2015-09-08 15:33:54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明天(8)進入白露節氣。中醫將秋季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白露”標誌著炎熱的夏天將過,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進入了中醫秋季養生的“中秋”時期。心腦血管病、過敏性疾病、“秋燥”相關症狀容易找到府來,心情上也容易受到悲觀情緒的影響。如何應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南沙中心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鄧聰為大家支招。

  晝夜溫差大 預防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病

  進入白露,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就容易傷風感冒;同時,許多舊病,如慢性肺病、胃病、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也易復發。鄧聰特別提醒抵抗力不佳的中老年人,這個時期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護,以免早晚低溫下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白露節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人們常感覺很“幹”,出現口鼻乾燥、嘴唇乾裂、咽燥幹咳、皮膚緊巴巴、大便秘結等“秋燥”症狀,嚴重的還會鼻出血、皮膚皸裂脫屑、肛裂等,老年人尤其多發。此時要注意防燥,室內保持一定濕度,合理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並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適當多吃潤燥滋陰的食材。

  同時,由於白露時節,空氣濕度相對小,浮塵微粒相對多,造成過敏原增加,是過敏性鼻炎、哮喘和秋季花粉症等的高發季節。此時,過敏體質的人群要做好積極的預防,注意避開花粉、塵螨、動物皮毛、蝦蟹等過敏原,加強身體鍛鍊,早晚不要受涼。

  鄧聰還介紹,古語有雲:“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白露節氣極易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衣著以“不露”為原則,不可赤膊貪涼,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並少吃生冷食物。

  秋意易生悲 登高望遠鍛鍊又解憂

  白露後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較大,早晚應注意適時添衣,避免受涼,尤其是年老體弱之人。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以自身感覺不寒為宜,可有意識地讓身體凍一凍。鄧聰指出,“秋凍”使人體適當接受耐寒訓練,可提高機體抵抗力,對安度冬季有益。想增強體質,市民不防從白露開始堅持早晚用冷水洗臉、洗手、漱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白露時節過後,日照減少,葉落風起,所謂“秋風秋雨愁煞人”,很容易讓人出現消沉的情緒。中醫認為,肺應秋,在志為悲,容易産生“悲秋”。因此,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同時,應適當調整起居時間,早睡早起,“早點睡覺,可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點起床,可以使體內的陽氣更加舒暢。”鄧聰説。

  白露時早晚天氣變得涼爽,與悶熱的夏季相比更適合運動,運動量及強度可適當比夏天增加,但不能出汗太多,或過度疲倦。此時,可選擇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運動。鄧聰表示,其中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在晴朗的日子裏,登高望遠,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自己身心愉悅,心曠神怡,既鍛鍊了身體,又排解了秋愁。

  飲食防秋燥 多吃富含維生素食物

  白露節氣,天氣將開始變得更加的乾燥,燥邪傷人,耗傷津液,很容易讓人出現一系列的“秋燥”症狀,鄧聰表示,此時開始預防“秋燥”事不宜遲,“潤其燥”是白露節氣的養生大法。飲食宜遵照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原則,可多選擇富含維生素類食材,如胡蘿蔔、秋梨、芝麻、木耳、廣柑、柿子等。秋藕、蓮子、菱角、甘蔗等當季食材也是不錯的選擇,有生津、清除燥熱的作用。藥膳方面以潤肺化痰為宜,可適當選用如銀耳、百合、銀杏、麥冬、川貝、沙參、玉竹、杏仁等,並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氣滋陰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石斛等。

  白露時節,還比較炎熱,一般不必大補,即使身體虛弱,需要服用補藥,也最好選用平補之品。所謂“平補”,主要指“補而不峻”、“不燥不膩”。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蓮子、芡實、山藥、扁豆、紅棗等,這些食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並都具有健補脾胃的功效。 (廣州日報記者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