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心腦血管

笑不出來、舉不起手 警惕急性腦梗死

發佈時間: 2015-09-01 15:09:51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腦梗死、腦出血這些病離我們不是很遠,一旦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就要警惕。

  醫學指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新通教授

  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其中大動脈急性閉塞引起的卒中約佔所有腦卒中的五分之一,而且因為過去其死亡率和致殘率高達70%~90%,所以被認為是“殺手”中的“殺手”。

  你知道嗎?廣東已經有臨床醫學團隊,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展了“多模式橋接治療” 聯合標準藥物治療腦梗死,可讓腦梗患者血管再通率達到96%,有效降低了大動脈閉塞卒中的死亡率。

  病例:

  突發腦梗

  8小時內成功機械取栓

  祝阿姨7月初開始晨起時出現頭暈,看東西也比較模糊,嚴重時還有視物重影,連續3天每次持續幾個小時就又恢復了正常。因為感覺平時沒什麼問題,她也就沒有當一回事。7月26日下午,她突然感覺左側肢體乏力,“整個左邊都不聽使喚了”。急忙給家裏人打了電話,電話都沒打完,“很快連話都説不出了”,祝阿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等祝阿姨被送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不僅左半邊身子動不了,不能行走、不能説話,整個人都開始“暈暈乎乎”。急查頭顱CT提示“右側顳枕葉交界處低密度影,考慮腦梗死”,這個時候已經離祝阿姨起病過了差不多7個小時,“再不通血管,人就非常危險了”,神經內科主任劉新通決定立即進行動脈取栓手術。

  在介入手術中,全腦血管造影顯示,祝阿姨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閉塞,隨即做了取栓開通。半個多小時後,局部麻醉的祝阿姨在床上就説:“我的手有力量了!我口渴,我要喝水!”祝阿姨目前術後説話清楚,可以自行走動,恢復良好。

  創新:“多模式橋接治療”讓腦梗血管再通率達96%

  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但是傳統的急性腦梗死早期治療主要局限于靜脈溶栓。臨床研究表明,對大動脈急性閉塞的卒中患者,于發病4.5小時內靜脈溶栓的血管再通的成功率非常低,僅為4%~9%,“關鍵的是高達90%患者到院就診時早已超過靜脈溶栓的時間窗,這個時間再進行靜脈溶栓會明顯增加患者顱內出血的並發癥和死亡率”,劉新通感嘆。

  針對這一困境,劉新通率領的腦血管團隊,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展了“多模式橋接治療”聯合標準藥物治療腦梗死,根據發病時間、病變責任血管及發病機制,選擇不同的策略組合,包括靜脈溶栓、動脈溶栓、機械取栓、碎栓等。

  劉新通介紹,最新的隨機雙盲研究發現, 急性前迴圈大血管閉塞的患者採用多模式橋接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動脈溶栓、機械取栓、碎栓等)聯合標準藥物治療,其國際公認的效果明顯優於單純藥物治療。

  該腦血管團隊開展該項技術4年來,目前該項治療技術已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準,救治大動脈閉塞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就達到50余例,血管再通率達到了96%,“死亡率比過去降低了近一半,更可喜的是改變了過去卒中患者預後生活品質差的狀況,其中約53%的患者經這種方式治療後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劉新通強調。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