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最新報道

傷心過度 小心應激性心臟病

發佈時間: 2015-08-26 11:50:01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災難突發,不僅給人的心理帶來衝擊,這種衝擊還可能引發生理上的不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特意在其微網志撰文提醒:一起又一起的災難,越是突發,越是意料之外,越是身陷或情陷之中,越要注意調整情緒,包括自我調整、傾訴、痛哭、釋放,切莫把悲傷強壓在心裏,因為過度悲傷可能導致應激性心臟病。

  據張海澄介紹,這種病最先是在日本發現的,後來被歐美乃至全世界認可,命名為tako-tsubo心肌病(ttc),又稱應激性心肌病、左心室心尖球囊綜合徵,其主要特徵為可逆的左心室室壁運動異常而無冠狀動脈的異常。常常表現為心臟左心室的一塊心肌突然變薄,被血液衝擊得像氣球一樣鼓起來,在心尖形成一個大球囊,又像捕章魚的簍子。因為這種病通常起因和情緒有關,所以被稱為應激性心臟病。

  緊張、不安、焦慮、悲傷等情緒為什麼會引發心肌變薄、使心臟像氣球一樣心尖部位膨出呢?張海澄介紹,這主要是因為應激的情緒會引起人體內的激素改變,進而引發心肌的改變,同時局部血管痙攣又會加重症狀。與真正的心臟病患者相比,這類患者的心肌有恢復的可能性,預後也通常比真正心臟病患者要好。

  廣州軍區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向定成介紹,臨床上確實有不少這樣的病例,因為情緒波動、焦慮等引發應激性心臟病,需要急救。“目前醫學上對這種應激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了解還不夠透徹,尚處於學術研究階段。”有的病人因為一些情緒刺激,發病後出現血管痙攣,跟心肌梗死表現症狀一樣,但造影檢查發現血管並未堵死,經過治療後,短則1—3個月,最長則6個月即可恢復。“這種病發病率不算高,通常病人沒有基礎疾病,女性患者多一些,平時精神就比較緊張的人群易發,跟遺傳關係不大。”

  張海澄介紹説,應激性心肌病患者會出現胸悶、心痛、背痛等一系列症狀,一些心臟病(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狀也類似,但兩者還是有不同表現。冠心病患者胸悶心痛常常持續半小時左右,之後稍有緩解,然後再次重復,而應激患者的心臟相關症狀往往會持續較長時間甚至一整天。此外,應激性患者可能有失眠、口乾、出汗等一系列症狀,最重要的是有應激病史。

  綜合《南方日報》、壹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