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談健康,心理平衡最重要
發佈時間: 2015-07-01 15:43:25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在決定人的健康程度因素中,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只佔15%和17%,醫療條件佔8%,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佔了60%。人體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別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最為重要。養生第一要義就是心理平衡,這是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一點。人們往往被憂慮、懼怕、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緒困擾。科學研究顯示,情緒低落時人體的抗癌功能會衰退20%以上。要做到心理平衡,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並執著地去追求。調查顯示,有明確生活目標的人的長壽幾率相對要高。但這個目標不能太苛求,以至於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人物簡介
鐘南山(1936年10月20日-),福建福州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1979年到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5年後被指定為中央領導保健醫生,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協會特別會員、亞太分會理事;是中國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領軍人物,抗擊非典先進人物。2013年8月12日,鐘南山卸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一職。
。
主要論著
《鐘南山談健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診療方案》、《SARS的動物溯源》、《支氣管哮喘——基礎與臨床 》《鐘南山:空氣污染危害健康 我沒有誇大其詞》等。
心理平衡最重要
鐘南山表示,雖然多項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壽命能達到100歲以上,但因為種種原因大多數人都活不到,健康對於一個人至關重要,“喬布斯曾經説過,‘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我在這裡加了一句,‘不活能改變世界嗎?”
他表示,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佔15%,社會環境佔10%,自然環境佔7%,醫療條件佔8%,生活方式佔60%;而健康的六大基石是: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早防早治、綠色環境,“心理平衡是最關鍵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有人就説過,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如憂慮、煩躁、恐慌、貪求、妒忌和憎恨等情緒,會造成緊張,通過一系列人體反應後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瞳孔縮小,對身體危害很大,長期這樣刺激會造成血壓、血糖升高、心臟病等很多疾病。”他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道,“有人統計過因腫瘤死亡的病人,大概1/3是治療不行死亡的,1/3是過度治療死亡的,有1/3則是嚇死的。”
有追求,也要知足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高強度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已漸漸成為都市白領常態,如何在壓力中保持心理平衡?對此,鐘南山表示,可通過設定追求目標來保持心態,“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努力,那麼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然了。”
“生活有目標,長壽概率高。我的同學很早就退休了,已退休20年了,我觀察他們有一些人在堅持做工作的,活得很開心,身體也很好,但是無所事事的就身體不行了。”鐘南山説。他同時提醒,追求不能太苛刻,“應該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追求,而不是漫無邊際的追求。人要知足。”
別強求孩子
千萬別強求孩子上清華北大,鐘南山談到,社科院做了1979-2011年的統計,這30多年間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成為行業領軍人物。“為什麼社會、學校都引以為傲的他們,卻不能成為領軍人物,這一現象值得思考。”他説,接觸過這些學生,發現他們記性好,讀書好,但缺乏獨立思考、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體制製造出來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看分數,直到研究生畢業後到了科學院,還是看能不能發表好文章。實際上好文章不是創新,充其量就是創意,科學院以文章作為評價標準是一種誤導。”鐘南山認為,從教育到科研體制都要反思。
鐘南山提醒家長,千萬別要求孩子樣樣都考100分,千萬別強求他們上清華北大,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學,但卻善於思考、勇於創新,培養就是成功的。“不要迷信成績,創造力才是最寶貴的素質。”他説,當創新驅動理念成為中國培養學生成功的標誌時,中國就能成為創新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