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門診:心理壓力是如何産生的
發佈時間: 2015-05-28 10:57:47 | 來源: 甘肅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引致人們心理壓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概可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個別差異 每個人由於體質不同,所以對疾病的抵抗力也不一樣。同樣,人對心理、感情上的壓力來源也有不同的反應。事實證明,無法適應挑戰的人通常較容易生病。當然,壓力的來源並不只在身體方面,心理問題也會引起壓力。因此,如果説壓力引發沮喪、焦慮的情緒也同樣會造成壓力。壓力問題是惡性迴圈的,過度的壓力會引起身心衰弱,而身心衰弱則使人不能應付挑戰,這樣就又造成了壓力。
其次是自主控制差異 無法控制的事物或情況是造成壓力最主要的因素。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把脈搏測量器綁在經理人員的手上,記錄他們的脈搏跳動情況。結果發現脈搏跳動頻率最高的時間,竟是在開車上班這個簡單的行動上。由於路途上有許多交通阻塞、躲避車輛等不可控制的情況,因此造成嚴重的壓力。在另一項類似的實驗中,受測者被分為兩組,都在嘈雜的環境中做同樣的工作,但其中一組可以隨時把噪音關掉,結果,雖然他們並沒有真的關掉噪音,但表現卻比另一組好多了,因為他只要知道自己有控制權就夠了。從這種研究可以看出,怠工、改組、不滿的情緒,以及沒有效率等工作問題,都可能與缺乏控制的感覺有關。
再次是預知性差異 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老鼠分為兩組,施以同樣強度、同樣頻率的電流,不同的只是一組在通電前10秒會聽到信號,而另一組聽到信號的時間卻無規則可循。結果是兩老鼠都得了潰瘍,但不能預知通電的那組老鼠得潰瘍的比率,比另一組高出6倍。因此預知會受電擊和不能預知電擊時間的壓力可能是一樣的。另外,期望值太高也會增加壓力,許多焦慮的症狀,如腹痛、起疹塊等,在壓力真正出現之前許久就已經出現了。美國耶魯大學的精神病學家金納研究指出:在手術前由於不了解自己病情而顯得鎮靜愉快的病人,往往在手術後因未想到的痛楚而變得焦躁易怒、沮喪不滿。可是對自己病情了解太多、太過恐懼的病人,手術後也一樣地痛苦,他們過於害怕,必須有人始終地安慰。金納指出,只有“適度預知”的病人反應最好,他們能事先知道病情,並在心理上做好預期痛苦的準備,也就等於是預防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