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如何戒煙

如何戒煙,科學助你一臂之力

發佈時間: 2015-05-26 16:28:53   |  來源: 解放軍報   |  責任編輯: 健康中許晴晴國站點管理

  

  

  話題背景

  11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條例明確規定:從明年6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這意味著“帶蓋的、帶頂的”公共場所一律禁煙,戒煙勢在必行。那麼吸煙者特別是吸煙成癮的煙民該如何戒煙呢?本期特邀請解放軍總醫院戒煙門診專家講授科學戒煙方法,敬請關注。

  煙草危害生命,吸煙有害健康。我國和世界各國在近千萬人口中進行的上萬個研究結果都表明:吸煙可導致百種以上的癌症、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的疾病。我國目前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煙草相關疾病,如不遏止其流行趨勢,到2050年因其死亡人數將升至300萬,屆時將有更多的吸煙者死於煙草相關疫病。

  吸煙是一種成癮性疾病

  吸煙是一種複雜、經常有藥物依賴作用參與其中的社會性行為,同時也被WHO定義為一種成癮性疾病。故戒煙也是一種綜合的多方面的行為矯正或疾病治療。

  使吸煙者産生心理快感的因素是煙草中的尼古丁,它是成癮性物質,與嗎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煙成癮者對煙草有強烈的渴求,其本質即藥物依賴性。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膽鹼能神經元上存在尼古丁受體,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與尼古丁受體相結合,改變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久而久之則受體水準(數目、敏感度)發生變化,形成尼古丁依賴,一旦停止吸煙即發生渴望吸煙、焦慮不安、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心率下降、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變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變,此即戒斷症狀。尼古丁成癮性的另一方面表現是吸煙者戒煙後易復吸,這與戒酒、戒毒後的情況類似。如果幫助吸煙者解除尼古丁的藥理作用(藥物成癮性),則對於成功戒煙有重要意義。

  制訂個體化戒煙方案

  分析和了解吸煙者的動機或原因,是制訂個體化戒煙方案的依據。吸煙者開始吸煙一般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父母吸煙、朋友慫恿、社交中敬煙、青少年模倣及好奇心理等均成為吸煙的促發因素。一部分吸煙者由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吸煙這一動作,吸煙已成為其習慣性行為,形成了條件反射。因此,在戒煙中需特別注意對吸煙者的心理成癮性進行矯正。

  1、心理和行為干預

  幫助戒煙的第一步是了解吸煙者的吸煙情況,將吸煙者作大致分類。一般情況下,醫生僅問兩個簡單問題即可判斷該吸煙者的類型:一是“早晨起床後半小時內是否吸煙?”或“晨起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二是“每日吸煙是否超過25支?”如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則該吸煙者存在對尼古丁的較嚴重依賴。

  對於無尼古丁依賴的吸煙者,關鍵是應用各種方法使其深刻認識煙草危害,因而産生強烈的戒煙動機。在此基礎上通過吸煙者自我約束、發放戒煙手冊來指導戒煙等方法可使一部分吸煙者戒煙。實踐證明,醫生的勸誡對吸煙者的心理和行為具有重要影響。醫生除對吸煙者進行勸導外,還應對其進行行為治療。按一般估計,如果醫生勸導可使10%的吸煙者成功戒煙,輔以行為治療則可將戒煙率提高至20%。醫生可以採取講座、辦戒煙訓練班或個別指導等方式幫助吸煙者改變自己以往與吸煙有關的行為模式,併為吸煙者分階段設計一套專用戒煙方案。而對於戒煙者需要同時制訂一個防止吸煙復發的方案。

  2、藥物治療

  對於存在尼古丁依賴性的吸煙者,上述戒煙方法經常難以成功。對這類吸煙者常需使用藥物治療。

  尼古丁替代療法。它可以使想戒煙者在同自己的吸煙習慣、心理成癮性作鬥爭的同時,經尼古丁替代物來減輕生理上的戒斷症狀。戒煙中逐漸降低所給的尼古丁劑量,從而使戒煙過程順利完成。建議使用時間為3個月,但相當一部分戒煙者實際需使用更長時間。不同尼古丁製劑的戒煙效果有所不同,一般而論,尼古丁替代療法可以使戒煙成功率較未用藥時提高1倍以上。但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應與其他戒煙方法聯合使用;二是警惕長期使用尼古丁製劑亦有可能導致尼古丁成癮。

  使用鹽酸安非他酮(商品名:悅亭)。悅亭是經SFDA批准、在售的國産戒煙藥物,全球有500萬人的安全用藥經驗,英、美等國將其列為一線戒煙用藥。吸煙者戒煙時常伴有焦慮和抑鬱的症狀,本質上悅亭是一種抗抑鬱藥。療程通常為7-12周。

  使用酒石酸伐尼克蘭(商品名:暢沛Champix)。暢沛是針對尼古丁依賴機制而研發的戒煙藥物,可使吸煙者減輕對吸煙的渴求和戒斷症狀,並減少吸煙的快感,從而起到幫助戒煙的作用。在多項臨床研究中,超過5000名使用者證實了它的良好安全性。暢沛的療程為12周,持續戒煙率優於尼古丁替代藥物和鹽酸安非他酮等目前的戒煙産品,且安全性良好。

  另外,有使用針灸、催眠術等幫助戒煙的報道,其作用和效果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戒煙後體內器官的有益變化

  科學家們多年的實驗發現,吸煙者在戒煙後其體內器官會發生一系列有益的變化,其大致表現如下:

  20分鐘內:血壓降到標準水準;脈搏降到標準速度;手、腳溫度升到標準體溫。

  8小時內: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低到正常水準;血液中氧含量增至正常水準。

  24小時內:心肌梗塞發病危險降低。

  48小時內:神經末梢功能逐漸開始恢復;嗅覺和味覺對外界物質敏感性增強。

  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大為舒暢,肺活量增加。

  2周至1個月:血液迴圈穩定;走路穩而輕;肺功能改善30%。

  1至9個月:咳嗽、鼻竇充血、疲勞、氣短等症狀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的粘膜上出現新的纖毛,處理粘液功能增強;痰減少,肺部較乾淨,感染機會減少;身體的能量儲備提高;體重可增加2~3公斤。

  1年內:冠狀動脈硬化危險減至吸煙者的一半。

  5年內:比一般吸煙者(每天一包)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即由1.37%降至0.72%,或近於不吸煙者的死亡率;口腔、呼吸道、食管癌發生率降到吸煙者發病率的一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幾乎降低到非吸煙者的水準。

  10年內:癌前細胞被健康的細胞代替,肺癌的發生率降至非吸煙者的水準;口腔、呼吸道、食管、膀胱、腎臟、胰腺的癌症發病率明顯下降。

  15年內: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與不吸煙者相同。

  因此,任何時間戒煙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重健康損害之前戒煙。英國3.5萬名醫生50年的追蹤隨訪表明:吸煙者在30歲、40歲、50歲或60歲開始戒煙,可分別延壽10年、9年、6年和3年。吸煙者如能在35歲以前戒煙,則死於煙草相關疾病的危險性明顯下降,幾乎與不吸煙者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