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管總局:去年不合格食用植物油362批次
發佈時間: 2015-05-15 08:48:1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小貼士:
一、黃麴霉毒素B1
黃麴霉毒素B1是天然存在的人類致癌物。長期食用黃麴霉毒素超標的植物油會對肝臟造成損傷。造成植物油黃麴霉毒素B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在采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濕,導致原料霉變、腐爛,企業採購時沒有嚴格挑揀原料並進行相關檢測;加工中沒有採用精煉工藝或工藝控制不當。
二、苯並[α]芘
苯並[α]芘是一種多環芳烴,是明確的人類致癌物。植物油中苯並[α]芘超標,可能是油料加工過程中反覆蒸炒或將油料炒糊、原料儲存不當或晾曬不當污染導致。
三、溶劑殘留
溶劑殘留常見於採用浸出法或預榨浸出法加工生産的食用植物油中。國內常用的6號溶劑主要組成為正己烷、環己烷、少量的戊烷和庚烷及微量的芳香烴類物質。食用植物油中溶劑殘留量的多少與油脂生産設備、工藝技術及溶劑本身性質相關。溶劑殘留量偏高時,不僅會降低油脂的品質,而且其中的苯和多環芳烴類等有害物質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損害。溶劑殘留不合格的植物油主要是在生産過程中浸出溶劑去除不徹底所致。
四、過氧化值
過氧化值升高是油脂氧化酸敗的早期指標,反映油脂是否因已被氧化而變質,若長期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植物油,其油脂氧化産生的脂質過氧化物能破壞人體細胞正常生理功能。食用植物油過氧化值超標,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氧化,原料儲存不當,未採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精煉工序不到位等使得終産品油脂氧化超標,也有可能是終産品未嚴格按要求儲運,造成油脂氧化。
五、酸值(價)
酸值(價)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的程度。油脂酸敗産生的醛酮類化合物長期攝入會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但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明顯辨別出其有哈喇等異味,需避免食用。造成酸值(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採購上把關不嚴、生産工藝不達標、産品儲藏條件不當,特別是在夏季,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更大,易導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敗。
六、極性組分
極性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過程中發生裂變,産生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酯)極性較大的一些成分,是甘油三酯的熱氧化産物、熱聚合産物、熱氧化聚合産物、水解産物的總稱。長期食用過度煎炸的食用植物油,其熱氧化産物、熱氧化聚合産物對人體健康不利。極性組分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是餐飲加工用油反覆使用,次數過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