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小手術 患者緣何留下“狠話遺書”?
發佈時間: 2015-05-13 10:06:54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醫生的苦惱:心病如何醫?
“這件事情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病人還是相信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絕大多數醫生是愛崗敬業的,都想要盡心盡力把病人治好。”李紅輝説。
李紅輝也告訴記者,醫院手術室每天要做十幾臺手術,醫生、護士一天到晚站著做手術,工作壓力很大,有時跟患者溝通不足也是難免的事情。“以後醫院也將加強醫生和患者的溝通,讓醫患之間能逐步重拾信任。”
這起小概率事件卻反映了醫患矛盾中的普遍問題。近年來,醫患矛盾日益凸顯,有醫生出於防禦性心理而進行過度醫療的行為發生,也有患者陷入“弱者心態”,陷入“信鬧不信法”的思維怪圈。
“病人身體上的病可以治好,但其對於醫務人員猜忌與懷疑的心病要如何醫治呢?”一位醫生苦惱地説。
“遺書”啟示:暢通溝通渠道、縮小資訊不對稱
湖南省律師協會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凡林認為,目前醫患之間資訊不對稱,一些患者存在“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很多患者不懂醫學,並不注重醫療過程,而是用醫療結果判斷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對錯。有患者認為,病人是“站著進醫院”,如果後來“躺著出醫院”,那麼一定就是醫院的錯,就要醫院賠償。
據介紹,目前患者解決醫療糾紛的渠道雖有很多,但維權的時間成本依然很高,一個醫療官司打下來,少則半年,多則一兩年,讓一些患者不願意走司法程式。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社會服務部主任趙顏忠認為,重建醫患之間的信任,需要暢通醫患溝通的渠道,建立“讓患者參與”的醫患交流平臺,給醫患一個好好説話的地方,解決醫患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曾凡林建議,要把醫療糾紛解決、調處納入法治軌道,通過具有公信力的司法機制化解醫患糾紛,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醫療糾紛解決機制,縮短患者醫療訴訟時間,降低患者維權時間成本;完善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吸納懂法又懂醫的專業人員,引導、幫助患者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