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焦點圖

早産兒易患病

發佈時間: 2015-05-01 16:44:13   |  來源: 環球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對早産兒來説,母乳不僅僅是營養品,更能起到治療作用,可降低早産兒死亡率,減少寶寶出現敗血症等並發癥和成年後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記者從日前舉行的“推動早産兒母乳餵養實施”的中澳分享會上獲悉,在我國,由於醫學界和公眾長期未認識到母乳餵養對早産兒的重要性,導致新生兒監護室(NICU)中收治的早産兒有八成喝不到“親媽奶”。專家呼籲,早産兒母親積極參與對早産兒的治療中,在母嬰分離期儘量送母乳給寶寶喝,而利用一些“追奶”技巧,也有助於增加産奶量。

  現狀

  怕感染 基層醫院拒絕母親送母乳

  初乳對新生兒增強免疫力、維持腸道功能良性運轉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許多早産的低體重兒還沒等到媽媽分泌初乳,就被送入NICU搶救。廣東有些基層醫院為免增加感染風險,拒絕母親送初乳給孩子,首選給孩子喂早産兒專用奶粉。

  “許多基層醫生在早産兒治療上的觀念已經落伍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搶救上。”專家指出,這些基層醫院對早産兒餵養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錯誤地認為“喂母乳會加重早産兒腸胃功能的負擔。”

  實際上,國際新生兒學界已認識到,母乳餵養可預防和改善壞死性腸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早産兒常見並發癥,從而令早産兒死亡風險降低五至七倍。

  危害

  喝不到母乳 早産兒更易患糖尿病

  過去,人們常認為,先天不足、體重過低的早産兒為了實現“追趕生長”,應服用熱量高的早産兒奶粉,以滿足孩子生長髮育的能量需要。然而,人們忽視了一點——早産兒奶粉的熱量雖高,但腸道吸收效果不如母乳,母乳所含熱量不如奶粉,但勝在好吸收、營養均衡。

  研究發現,早産兒獲得的能量並非越多越好,體重也不是長得越快越好。早期高能量攝入,體重快速增長,可能導致早産兒在步入青春期後,容易出現糖尿病等代謝問題。

  “對早産兒來説,母乳最棒,經過巴氏消毒的捐贈母乳次優,最後的選擇才是早産兒配方奶。”澳大利亞愛德華國王紀念醫院産兒科 Karen Simmer 教授表示,母乳對於疾病患兒或早産兒來説是最好的食物,母乳餵養的早産兒抗感染能力更好,可降低敗血症、腦膜炎等的危險程度,且對於遠期預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非母乳餵養的早産兒,在成長後期容易患肥胖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此外,進行母乳餵養的媽媽,與孩子的關係更親密,責任感更強,對母子間的關係建立也更有益。

  問題

  親情壓力 令媽媽早早“回奶”

  專家説,一些率先開展早産兒母乳餵養的醫院也在為缺母乳而發愁。“相當常見的情況是,我們告訴患兒媽媽可以送母乳到監護室來,她卻一臉愕然地回答‘我沒奶了’。”

  由於母嬰分離,沒有寶寶吮吸的刺激,加上缺乏有效的哺乳指導,有些媽媽開奶難、産量低,而心憂孩子、焦慮自責等心理壓力,也會影響母乳的正常分泌,導致以後想喂奶時也沒奶了。另一方面,孩子在搶救中,生死未卜,“別受漲奶之苦”、“早點備孕,再生一個健康孩子”的親情壓力,令一些媽媽早早喝下回奶茶。陳運彬指出,有些媽媽不懂得正確收集、儲存和運輸母乳,也導致送入NICU的母乳品質不佳。

  “母親必須積極參與到對早産兒的救治中。特別是要盡可能多地與寶寶肌膚接觸,這對促進早産兒母乳餵養非常重要。”Simmer 教授説,西澳的兒科重症監護病房對家長24小時開放,醫生更鼓勵家長盡可能多地與寶寶肌膚接觸,這樣對母嬰均有益。相應地,澳大利亞社會對早産兒媽媽的支援也是全方位的,如,從懷孕開始,澳大利亞媽媽就會接受母乳餵養的教育,社區有澳大利亞母乳協會為媽媽們提供母乳餵養知識和支援。這些做法使得想要實施母乳餵養的媽媽不會孤立無援。

  早産兒媽媽可以這樣做

  1.産後頭三天無奶、奶水稀少是正常現象,別為此氣餒,甚至早早放棄母乳餵養。沒有寶寶的幫助,首選能模倣寶寶吸吮模式的負壓泵奶器,或者用手工擠奶的方式進行開奶。産後一個月內,母乳産量會慢慢增加。

  2.“袋鼠式育兒”(即母嬰皮膚接觸)有助於提高産奶量。如果寶寶不在身邊,可通過觀看寶寶照片、視頻等方式增加母嬰情感聯繫。哺乳母親應飲食均衡,休息充足,心情保持愉悅。擠奶前,需對吸奶器清潔消毒,充分清洗雙手,清潔乳房。請先喝一大杯溫水,情緒放鬆。擠奶時,可邊看寶寶照片,邊聽愉快的音樂。

  3.晚10時到淩晨2時,是泌乳素分泌高峰,可在不影響休息的前提下進行“追奶”,即通過增加擠奶次數來提高産奶量。

  4.用經過消毒的儲奶器儲藏多餘的母乳,廣東地區春夏季節可使用冰包等冷藏方式,將儲存的新鮮母乳送至醫院。

  廣東今年將推動早産兒母乳餵養

  喝不到“親媽奶”的病寶寶,還可以向母乳庫求助。澳大利亞母乳庫向親母奶水不足的早産兒提供幫助。“我們的母乳餵養氛圍非常好,因此志願者捐獻踴躍,捐獻量經常超過母乳庫的處理能力。”Simmer 教授表示,西澳大利亞母乳庫計劃交由政府管理,參照血液中心模式進行運營。

  專家表示,今年將努力推動省內醫院在新生兒科建立“院內母乳庫”,提高早産兒母乳餵養率,鼓勵親母餵養。為方便患兒母親採奶,該院NICU新近設立“採奶室”,方便住院和探視的患兒母親進行母乳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