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風險高 改“便”防腸癌
發佈時間: 2015-04-24 09:57:08 | 來源: 科技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剛剛30歲的季先生已經是一家設計公司的主管,不僅要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各種創意和設計,還要參加各種會議,忙碌時經常連續幾個通宵埋頭工作。午餐和晚餐不是各種罐裝的加工食物,就是外賣快餐。半年前,他突然開始便血,起初誤以為是痔瘡,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便血症狀日甚一日,並且出現了腹痛、便秘等情況。來到醫院檢查後,一紙直腸癌確診單猶如晴天霹靂。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明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習慣的西化,近年來,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死於大腸癌患者超過60萬,而中國達到11萬,並且大城市患病以每年4%—5%速度上升。目前,北京結直腸癌形勢不容樂觀,從2000年—2009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從16.34/10萬人激增到32.27/10萬人,幾乎翻了一番。
飲食“去粗”加重負擔
吃得越豐富就代表身體越健康?趕緊收回這種錯誤的想法吧!李明表示:飲食結構失衡等錯誤的生活方式往往是腸道腫瘤的“助燃器”。隨著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西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使得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長。
“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無疑是誘發大腸癌的主要因素。”李明指出,如今,很多人都習慣於把粗糧從膳食攝入名單上勾去。“去粗”的直接後果就是脂肪、蛋白攝入超標。高脂肪飲食會增加腸道內的膽汁酸分泌。這種分泌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導致大腸菌群組成紊亂。“年輕人最好要優化生活方式。”李明強調,生活要有規律,多吃新鮮食物,少吃油炸、腌熏的食物,像前段時間流行的“啤酒+炸雞”,從健康的角度説,並不推薦。
李明表示,粗纖維攝入不足的另一個結果則是便秘。大便就是人體的“垃圾”,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較長時間累積在腸道的話,糞便內的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對腸黏膜造成傷害,從而導致“自身中毒”乃至誘發癌變。對此,日常生活中應多食富含粗纖維素的食物如蘆筍、芹菜、韭菜、白菜、蘿蔔等。這些綠葉蔬菜可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糞便中帶走致癌及有毒物質。
研究顯示,日常久坐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風險。這是因為長期久坐,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迴圈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風險。保持適當的運動,也可以改善排便的狀況。“改變生活方式,從改‘便’開始。”
積極預防 “便”知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腸道在不斷向人們發出健康的警示信號:人體的排便情況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排便習慣與大便性狀的改變、腹瀉,便秘,便中帶黏液、膿血等,往往就是結直腸癌最先出現的症狀。
百姓常説“十人九痔”,痔瘡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血,而這恰恰是與大腸癌的臨床表現相似——大腸癌特別是直腸癌,早期除血便外無其他不適。“便血是大腸癌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出血量比較多時,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另外,李明還表示,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也需要引起注意,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能增多,或者排出大便變細、變形;如果癌腫向直腸腔內生長,大便有可能呈扁形且大便上可能會附有一些血絲。“因此有便血的病人,無論有沒有痔瘡,都應定期去醫院請醫生做直腸或結腸鏡檢查。”李明提醒説,發現有痔瘡常有的血便等症狀時,一定要考慮排除腸道的其他疾病。
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僅為7%,而早期的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則高達92%。由此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提高結直腸癌疾病的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命,保證患者生活品質而言,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