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怕開胸手術 肺癌防治公眾常陷兩個誤區
發佈時間: 2015-04-21 09:42:36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肺癌防治公眾常陷兩個誤區
我國肺癌發病已呈現出早期化、年輕化、女性化、腺癌化、多源化的新常態。針對這一態勢,公眾應及時更新防治理念,走出認識誤區,提高早診早治意識,了解現代精準治療模式,爭取巧治除患,實現長期生存。在今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期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肺癌外科專家王俊發出上述呼籲。
48歲的王女士平時無不良嗜好,最近體檢卻發現肺部有一個8毫米大小的“磨玻璃影”。多家醫院均判定“早期肺癌可能性大”。雖然病變微小,且沒有最終確診,王女士還是決定接受手術。王俊採用電視胸腔鏡技術,在胸壁上打開了3個1.5釐米左右的小口,切除病灶,並做了肺門及縱隔淋巴結的取樣活檢。病理化驗證實,王女士患了原位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屬於早期。由於採用微創技術,王女士術後第3天即出院,2周後開始正常上班。手術後不需要放化療等任何治療。
王俊介紹,近年來,類似的肺癌病例越來越多,呈現出早期化、年輕化、女性化、腺癌化、多源化(多原發肺癌病例增加)5個重要趨勢。這與傳統概念上的肺癌病人以高齡老人居多、吸煙男性居多、晚期病人居多、鱗癌居多等形成了鮮明對比。與之對應的是診療理念、方法和療效的新常態,即將胸部低劑量CT檢查納入查體項目,放寬低劑量CT普查的年齡和性別限制,以及早發現早期微小肺癌;提高醫生和病人對肺內小結節的認識水準和重視程度,一旦高度可疑,及時採用微創診斷和治療措施。早期肺癌療效很好,且不需要進一步放化療,如同切除良性病灶一樣,大多不會對余生造成麻煩。
王俊説,患者現在存在兩種誤區。一是發現小肺癌後,懼怕開胸手術或抱著僥倖心態,按炎症等長期觀察,以至於隨訪期間發生擴散轉移,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二是小肺癌切除後的患者不需要任何後續治療,但患者出院後經人一勸就改變態度,到處看“專家”,常年吃中藥西藥,甚至把工作辭掉,長期在家“養病”,身體反倒越來越差了。王俊希望進一步普及最新癌症防治知識,關注和注意糾正癌症患者心態,幫助患者自信、樂觀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