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食品安全

確保食品安全須“點線面結合”

發佈時間: 2015-04-15 11:23:17   |  來源: 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要求著力加強源頭治理,強化過程監管,完善法律法規,構建統一權威監管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

  實現最嚴格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從找問題、抓改革、出實招入手,打造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升級版。首先,要以實際問題為工作導向。

  一是“點”,要圍繞重點加大整治力度。必須嚴格管控化肥、農藥獸藥等的使用,加大糧食、畜禽、農資等監管力度。強化縣鄉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能力,探索建立食用農産品産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圍繞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植物油、飲用水等重點大宗食品,開展綜合治理。針對超範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

  二是“線”,抓住重點企業和新型業態等“關鍵少數”。食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些非法利益鏈條的形成極易導致“破窗效應”。因此要加強對大型食品生産加工、流通餐飲企業的監督檢查,規範對小作坊、攤販等管理,繼續打擊無證無照、銷售和使用無合法來源食品和原料。隨著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第三方餐飲服務平臺、O2O食品零售等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將帶來安全隱患新形態、違法違規行為新類型。監管部門需要未雨綢繆,主動應對未知風險。

  三是“面”,排查和防控重點區域風險。加大對農産品主産區、食品加工業聚集區、農産品和食品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的監管力度。加強對學校食堂、旅遊景區、繁華商圈、交通樞紐等就餐人員密集場所的監管,對農村集體聚餐進行指導,防範食物中毒事故發生。要開展食品生産經營主體基本情況統計調查,制定風險清單,根據風險特徵明確關鍵節點、責任人、檢查頻次等內容。

  其次,要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以統一權威為目標,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合理劃分各級食品安全監管事權關係。尤其要健全鄉鎮(街道)或區域食品安全監管派出機構,著力解決基層監管能力薄弱問題,防止食品安全在第一線失守。綜合設置市場監管機構的地方,要把食品安全作為綜合執法的首要責任。

  二是將風險分析、日常監管和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優化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要提高風險監測和評估能力,完善食物中非食用物質名單。建立部門間風險監測數據共用與分析機制,提高應急能力,強化跨區域、跨部門應急協作和資訊通報機制,健全國家食品安全應急體系。

  三是構築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食品安全不是監管部門一家的事,而是各級地方政府承擔的屬地責任,必須綜合發揮資金投入的激勵作用,宣教科普的引導作用和刑事司法的威懾作用。

  再次,在法治框架下探索新招實招。

  一方面是用“權力清單”優化市場準入和退出。理想的治理體系應減少企業行政許可負擔,通過優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提升産業整體素質。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標準,加快形成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通行做法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統一的食品信用分級分類標準,構建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探索建立政府、保險機構、企業、消費者多方激勵約束機制。

  另一方面是用“責任清單”約束企業行為。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管理方、知情者和責任人,監管部門應在資金、設備等微觀要素上少設“路障”,在市場行為規則上多設“路標”,培育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建立統一高效、資源共用的食品安全資訊平臺,加快建設全程可追溯體系。建立食品生産企業風險問題報告制度,督促食品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和查驗登記義務,在餐飲服務單位推行“明廚亮灶”。研究建立餐飲服務單位排放付費即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企業資質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