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以醫改拖住醫療費用增長的“腳步”
發佈時間: 2015-04-11 09:20:37 | 來源: 新華網每日電訊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王傳濤
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每人平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9%,如果現有的政策環境不變,預計2015年我國每人平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為14.33~18.24%,明顯高於2013年我國每人平均GDP8.97%的粗增長率。4月7日,由復旦大學牽頭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佈了上述數據。(4月9日《中國青年報》)
20多年來,我國醫療費增長率基本都維持在14%以上,這個速度不僅遠超了GDP增長率,更遠超了國民收入增長率。以此數據為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就再簡單不過了:其一,為何國人的每人平均收入每年都在增長,卻發現看病的負擔越來越重?其二,近幾年來,為何我國建立了“全民醫保”,醫保覆蓋率達到95%,卻發現扣除醫保報銷部分之後,仍然要支付很高的醫療成本?
可怕的不只是當下的醫療費增長率,還包括未來醫療費增長率仍然可能居高不下的走勢。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王穎副教授表示,在現有醫療衛生政策下,2015年每人平均醫療費用將較1991年定基增長45.57~52.7倍,而2020年每人平均醫療費用增長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增長1.83~2.3倍。
每人平均醫療費增長速度過快,會嚴重侵害公共利益。首先,之於個人和家庭,會造成嚴重的民生負擔,只要每人平均收入增長率達不到醫療費增長速度,看病的負擔就會每年都在增加,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更將是常有之事;其次,高昂的醫療費很容易把醫保基金“喝光吃光”,在給醫保基金造成巨大負擔的同時,還損毀了醫保制度的公信力,把公眾對新醫改建立的信心逐漸耗光。
近日,鐘南山院士指出,“現在大醫院都在拼營業額,而不是拼搶救率”,此言不虛。除了醫院之外,醫生也是“以藥養醫”的直接受益者——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就曾刊文指出,“全世界的醫生都是靠技術吃飯,唯有中國醫生靠賣藥生存”。另外,醫療器械、藥品生産等企業的從業人員,也都在瘋狂地進行逐利遊戲。
對於此種現象,每年政府部門也都會出臺一批降價藥和醫療服務的目錄。但是,大量的降價藥,都會很快在市場上消失。醫生開藥沒有回扣,藥品推銷者也沒有利潤可拿,則該藥品只能消失。諸如此類政府管控遇到市場軟抵抗的現象,可謂並不罕見。
合理的收費標準、按服務單元付費的診療模式,必須要建立健全。如若不然,醫療作為國民新三座大山的現實則不會得到任何改變。值得期待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改革內容——“加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破除以藥補醫,降低虛高藥價,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15年,但願醫療體制改革能夠放緩醫療費的增長速率,但願國民收入增長率能夠跑贏醫療費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