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滾動新聞

醫院檢查結果互認難 73.0%受訪者曾重復檢查

發佈時間: 2015-04-09 09:29:13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35.4%受訪者建議增加對基層醫院的投入

  原衛生部2010年發文要求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一些省市衛生行政部門也發文要求,互認範圍及內容包括一級醫院對二級和三級醫院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等。衛生部門要求醫院對谷丙轉氨酶、白蛋白、總膽固醇等抽血化驗,以及X光、CT、心臟彩超等項目檢查結果互認。

  醫療檢查結果互認的難點到底是什麼?調查中,49.9%的受訪者認為檢查結果互認對醫生來説風險大,43.8%的受訪者表示是部分檢查結果容易産生變化,37.5%的受訪者認為是檢查費關係醫院創收和醫生獎金,35.4%的受訪者感覺是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儀器精準程度不同,30.7%的受訪者擔心會增加處理醫患糾紛的難度,22.0%的受訪者表示是醫學檢驗資源分佈不均衡,8.9%的受訪者認為是存在醫患溝通不暢。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指出,我國目前所有的化驗室都是醫院自己的,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檢測標準。檢查結果互認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你檢測的結果能不能達到其他醫院的要求,你的結果是否具有可信性,不同醫院的醫生如果按照原來的檢查結果來治療,一旦出事,醫院會産生糾紛。

  “根據醫院內部規定,檢查費用跟醫生收入是有關聯的。這種情況在各個醫院都比較普遍。”陳媛坦言,醫療檢查與院方經濟利益相關。

  對此,周子君表示,醫院檢查跟收入掛鉤導致的情況是,即使檢查是出於醫療方面的需要,很多病人也會懷疑是因為經濟因素。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梁淵説,患者的病情是會變化的,不同指標的測量也存在不同的情況。有的時間跨度比較短,一個月、一個星期,甚至一天之內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種情況就要再次檢查,動態監測;有的時間跨度比較長,那檢查結果就可以實現互認。所以到底能否互認要看情況,不同的檢查項目應該有不同的互認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檢查結果互認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調查中,35.4%的受訪者認為應增加政府對基層醫院的投入,35.2%的受訪者建議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34.1%的受訪者表示提升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治療、診斷水準很有必要,33.6%的受訪者建議為不同檢查項目確立不同的互認標準,33.3%的受訪者認為患者要多了解自己的病情,23.4%的受訪者建議合理投資並分配檢驗資源,25.2%的受訪者表示要將醫生的收入與檢查收入剝離,20.7%的受訪者提出研究構建統一的醫療資訊服務平臺,18.6%的受訪者希望加大對醫德醫風的監督力度,13.9%的受訪者建議物價部門核實並規範醫檢價格。

  梁淵認為,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應該留著供醫生參考,不同指標的變化確實應該讓醫生完整了解,只看一次性的結果容易導致判斷錯誤。

  周子君介紹,國外很多小醫院沒有化驗室,都是集中送到一個地方檢測,這個檢測是按照國家或行業協會的統一標準,結果基本都會達到要求,這樣各個診所都會信任這個檢查結果。我國也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檢測標準。“沒有必要每個醫院都設化驗、影像中心,可以去第三方的檢測中心或區域性的影像中心、檢驗中心集中檢測。檢測中心可以是社會辦的,也可以是政府依託大醫院辦的,開放出來面向一些小醫院。這樣可以共用檢查結果,對病人來説會減少時間、金錢上的浪費”。

  此外,周子君指出,從醫療保險方面來説,醫保後臺能監管到這個病人,多長時間做一次檢查,有沒有必要做檢查。如果頻率太高的話,醫保後臺就應該去了解,為什麼要做,有沒有必要做。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如果資訊能夠互通,檢驗結果能及時推送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所以要有統一的資訊平臺,檢驗結果都在這個平臺上共用。

  本次調查中,51.2%的受訪者在一線城市,34.9%的受訪者在二線城市,11.0%的受訪者在三線城市,在四線城市及以下的佔2.9%。

 

   上一頁   1   2